你有沒有聽過最近很紅的「元宇宙」Metaverse? 聽起來好像很複雜,但簡單來說,這就像是一個虛擬世界,讓我們可以在網路上的虛擬空間做到現實生活中也能做的事。
Metaverse 元宇宙是什麼?
接下來就來聊聊「元宇宙是什麼」。 元宇宙是 Metaverse,拆開來看,Meta 是「超越」,Verse 是取自於「宇宙」。
所以,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超越現實的宇宙。 雖然它不是真的存在,但透過網路,我們可以進入這個虛擬空間。
在元宇宙概念裡,你可以在裡面工作、交朋友、玩遊戲、甚至購物,就像在真實世界一樣!
而且你還能創造一個代表自己的虛擬化身,打扮它、幫它買虛擬的衣服配件,打造獨一無二的數位形象。
電影《阿凡達》就是一種元宇宙!
就像電影《阿凡達》是元宇宙的一種,主角進入一個虛擬星球,變成另一個身份,跟當地居民互動。
雖然這些是以前電影的劇本,但概念跟我們現在講的元宇宙很像,都是透過科技,讓我們進入想像的虛擬世界活動。 元宇宙就像電影《阿凡達》那樣,主角進入一個虛擬星球,變成另一個身份,跟當地居民互動
雖然這些是以前電影的劇本,但概念跟我們現在講的元宇宙很像,都是透過科技,讓我們進入另一個空間活動。
什麼是 VR 和 AR ?對元宇宙的關係為何?
如果你想要體驗元宇宙,現在主要靠 VR(虛擬實境)和 AR(擴增實境)這兩種技術能讓我們體驗。
元宇宙是一個虛擬的空間,所以要靠這些 AR/VR 才能讓我們體驗到元宇宙是什麼樣子。
VR 就像戴上全罩式裝置,完全脫離物理現實進入元宇宙中,眼前看到的都是假的,彷彿真的來到另外一個空間。
你可以透過手部控制器來移動、與虛擬環境互動,可以玩一些需要專注的沈浸式遊戲。
AR 則像「擴增」現實,可以把虛擬資訊疊加到真實世界,最有名的例子就是 Pokémon Go 遊戲,透過手機的 AR 功能可以抓到現實中不存在的寶可夢!
AR 可以將虛擬物件疊加到現實世界中,也就是你的眼睛可以同時看到虛擬與真實世界。
這兩種技術中,VR 需要比較沉浸式的體驗,因為沒辦法看到真實世界,因此需要在一個安全的地方使用或活動。
而 AR 因為可以同時看到虛擬跟真實景象,所以可以輔助日常生活、增加生活娛樂性等等,實用度較高。
因此也是 AR 現在是科技大廠專注研發的主力,例如:Apple 的 Vision Pro、Meta 的眼鏡等都是在 AR 市場。 如果你想要體驗元宇宙,現在主要靠 VR(虛擬實境)和 AR(擴增實境)這兩種技術能讓我們體驗。
VR 就像戴上全罩式裝置,完全進入元宇宙裡面,眼前看到的都是假的,彷彿真的來到另外一個空間。
你可以透過手部控制器來移動、與虛擬環境互動,可以玩一些需要專注的沈浸式遊戲。
AR 則像「擴增」現實,可以把虛擬資訊疊加到真實世界,最有名的例子就是 Pokémon Go 遊戲,透過手機的 AR 功能可以抓到現實中不存在的寶可夢!
AR 可以將虛擬物件疊加到現實世界中,也就是你的眼睛可以同時看到虛擬與物理世界
這兩種技術中,VR 需要比較沉浸式的體驗,因為沒辦法看到真實世界,因此需要在一個安全的地方使用或活動
而 AR 因為可以同時看到虛擬跟真實景象,所以可以輔助日常生活、增加生活娛樂性等等,實用度較高。
因此也是 AR 現在是科技大廠專注研發的主力,例如:Apple 的 Vision Pro、臉書 Meta 的眼鏡等都是在 AR 市場。
元宇宙是什麼?元宇宙一詞的由來
「元宇宙」這個詞早在 1992 年,美國作家 尼爾·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 在他的科幻小說 《雪崩》(Snow Crash) 中提出。
當時在《雪崩》這本小說裡,作者想像未來的人們可以透過虛擬化身,在一個廣大的虛擬世界中互動、生活。
而這個虛幻世界就像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元宇宙世界」的原型,只是元宇宙概念現在仍然還沒有很普及,對於一般人來說進入門檻仍然較高。
元宇宙為什麼會開始有人討論
2021 年元宇宙概念突然開始被很多人拿出來討論,甚至連新聞都在報導,這個 30 年前的科幻小說中出現名詞為何會突然爆紅? 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科技技術提升,以前技術還沒到位,像網路剛出來的時候,什麼東西都跑很慢,圖片都跑不出來,更別說要體驗虛擬世界。
但現在不一樣了,隨著 VR、AR這些技術越來越成熟,戴上穿戴裝置,你就能真的體驗進到另一個世界的感覺,體驗變好當然才有人願意使用。
再來,區塊鏈技術也幫助元宇宙前進一大步,區塊鏈就像是網路上的「數位帳本」,記錄在上面的資料都不能被篡改,也都公開透明化。
這些區塊鏈的特色讓你在虛擬世界裡交易、買賣東西更安全、更透明,若沒有區塊鏈,則元宇宙的東西都不確定會不會被改動,但有了區塊鏈之後,可以透過區塊鏈記錄下來 這些變動,讓元宇宙概念也更接近現實生活。
最後就是時間剛好遇到疫情,兩年疫情期間大家減少外出,因此很多活動都搬到線上。
當線上開會、虛擬聚的需求變多時,疫情就是催化了大家對虛擬世界的需求,Meta (臉書Facebook 改名前)也順勢推出會議平台,搶攻商機。
科技公司也紛紛投入 Metavers
當然不只是 Meta,很多科技大公司都看到元宇宙的潛力,紛紛跳進來投資。
像是輝達(NVIDIA)、宏達電(HTC)等台灣、美國科技公司,都在積極開發元宇宙相關的設備和平台,想在這個新市場分一杯羹。
有些公司是做企業端的應用,有些是針對我們一般使用者,目前這元宇宙機會真的還很多待開發。
元宇宙的應用可不只娛樂而已喔,工作、教育、製造業,各行各業都有機會用到元宇宙技術。
雖然現在還在發展初期,但未來的潛力真的是無限。 像祖克柏就說,元宇宙是Meta最重要的未來發展方向,甚至把公司名字都改成 Meta 以表決心。
Mathew Ball(科技分析師)認為元宇宙應該要包含八大要素,但要完全實現,還需要數十年的時間。
這八大要素包括:
- 硬體(如 VR 設備)
- 計算能力(更強大的運算技術)
- 網路(更快的 5G、雲端運算)
- 虛擬平台(像 Roblox、VRChat 這類的非現實世界)
- 互通工具和標準(不同平台的兼容性)
- 支付服務(如虛擬貨幣、NFT)
- 內容及資產管理(數位商品的擁有權)
- 使用者行為分析(分析用戶的互動方式)
目前隨著科技進步的時間越來越快,人們能夠使用元宇宙的門檻也越來越低。
以下就讓我們來看各科技巨頭對於元宇宙的關注以及投入程度。
Meta(原臉書 Facebook)對元宇宙的投入
祖克柏把公司名稱改名為 Metaverse 的 Meta 後,其中一個目標是打造多元且互動的 3D 空間,讓你感覺彷彿真實存在於數位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你可以:
- 用虛擬化身與朋友開派對
- 一起觀看電影
- 甚至遠端工作等等
Meta 希望透過這種沉浸式體驗,改變人們的社交與工作模式。
Meta 為了元宇宙也開發了與 Ray-Ban 合作的 AR 墨鏡,穿戴裝置 VR 的 Oculus 系列,例如 Oculus go、Oculus Quest 等設備。
宏達電(HTC)對元宇宙的投入
台灣公司宏達電 HTC 則專注於虛擬實境(VR)技術,並推出了一個名為 「VIVERSE」 的虛擬平台。
在這個平台上,你可以體驗各種不同的虛擬世界,例如:
HTC 希望透過 VIVERSE 讓更多人能夠無縫進入元宇宙(metaverse),享受沉浸式體驗。
而 2025 年宏達電把旗下專門做 VR/AR 的 XR 部門賣給 Google,以2.5 億美元(約新台幣 81.9 億元)成交。
這次購買將幫助 Google 能夠更完整整合 Android XR 平台,加速頭戴式裝置與眼鏡生態系的發展,為推動 XR 產業帶來更多幫助。
Google 也在 XR 領域投入許多資源,尤其是未來若整合 Android 的硬體、系統資源,從互聯網建立元宇宙那肯定比其他公司有優勢。
輝達(NVIDIA)對元宇宙的投入
輝達則開發 NVIDIA Omniverse 平台,嘗試把所有虛擬世界的東西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共享的元宇宙。
在 Omniverse 元宇宙中的使用者,可以做到:
- 設計師共同設計建築物
- 工程師一起開發產品
- 機器人在虛擬工廠中學習如何工作
輝達的透過 GPU 技術讓元宇宙不只是社交與娛樂,還能在他們的平台上推動工程、設計和製造領域的線上創新,不必在現實世界中花費資本來建造測試。
元宇宙與 NFT 的關係
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虛擬的空間,那要怎麼證明東西的所有權是歸屬於哪個人?
這時候就可以用區塊鏈的概念,利用 NFT的「不可分割」與「獨一無二」特性來做到。
什麼是 NFT?
NFT 是「非同質化代幣 (Non-Fungible Token)」的縮寫,NFT 就像限量獨家的模型一樣,每個都是獨特、不可分割、無法取代的東西,而這些特性剛好能應用在元宇宙的世界中。
NFT 就像上面講的獨一無二的模型,只是它是存在網路世界裡。
它是一種數位代幣,放在區塊鏈上,就像幫數位資產蓋章認證,證明「這個東西屬於你」。
這些數位資產可以是很多形式,像是圖片、音樂、影片,甚至是在「元宇宙概念」裡面的虛擬土地、虛擬人物的造型等等。
因為 NFT 有獨特性跟不可分割的特性,所以它可以代表很多獨特的東西,像是你在元宇宙裡面的虛擬財產憑證。
所以當你買了一個 NFT,就等於在元宇宙裡擁有了一樣獨一無二的東西。
若想要交易也很方便,透過區塊鏈技術,就像在互聯網購物一樣,只要有人想買就可以安全又快速地轉移所有權給對方。
NFT 的三大特點
去中心化的 NFT,有 3 個很重要的特色:
第一個是「所有權證明」,就像數位世界的權狀一樣,清清楚楚記錄著誰是主人。
第二個是「獨一無二性」,每個 NFT 都是獨特的,沒辦法複製,這就保證了它的稀有價值。
第三個是「不易竄改」,因為 NFT 存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幾乎不可能被修改或偽造,交易起來當然更安心。
NFT 在元宇宙裡的應用
在元宇宙的世界裡,NFT 的用途可多了,像是在裡面買賣虛擬的衣服、道具,讓你的虛擬角色更特別。
還有數位收藏品展覽,你可以把買到的去中心化 NFT 藝術品,放在虛擬美術館裡,跟朋友分享你的好品味。
甚至還可以買虛擬土地,蓋房子、開店,在元宇宙裡打造你的事業,目前也有許多大公司正在嘗試這塊。
哪裡可以用到元宇宙技術?
元宇宙是個虛擬場景,它還能應用在許多不同的領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彩。
舉例:從遊戲、教育甚至是時尚精品都可以結合元宇宙,接下來就介紹元宇宙在各個領域的簡單應用介紹。
元宇宙在遊戲領域應用
元宇宙(Metaverse)可以打造超逼真的虛擬世界,讓玩家透過虛擬化身在裡面自由探索與遊玩。
你可以像在 Roblox 裡一樣,自己創造遊戲,或是和朋友一起體驗不同的遊戲世界。
元宇宙在教育領域
元宇宙技術可以改善教育的體驗,讓學習不再無聊!
透過元宇宙概念,學生和老師可以戴上 VR 裝置,瞬間移動到同一個虛擬教室裡。
想學歷史? 直接「穿越」到古埃及金字塔裡面探險,比看書本有趣一百倍!
想做實驗? 在元宇宙中的虛擬實驗室裡,組裝火箭、模擬化學反應,安全又好玩,學習變得超有臨場感且真實。
元宇宙中舉辦虛擬活動
即使不出門,也能透過元宇宙(metaverse)參加各種活動,如演唱會、舞會等大型聚會。
美國知名的饒舌歌手 Travis Scott 就在線上遊戲「Fortnite」裡舉辦了虛擬實境的音樂會-ASTRONOMICAL。
像之前美國有個饒舌歌手 Travis Scott,直接在遊戲「Fortnite」裡面開虛擬演唱會,不用出門在家就能用虛擬化身跟朋友一起在舞台下跳舞狂歡,感受跟演唱會一樣的氣氛。
下方圖片來源自 Travis Scott YouTube,是上次演唱會的主視覺。
重點是,開播短短十分鐘就吸引了超過 120 萬人參加,也讓 Fortnite 當月的註冊人數爆增了 600 萬人,創造了約 4,400 萬美元(約台幣 14.4 億元)的營收。
醫療領域元宇宙
以後看醫生也許不用在現實世界排隊,而是透過互聯網 VR 技術就能讓醫生遠端看診。
醫生除了能在線上就能幫你診斷病情,還能利用數位分身技術,在虛擬世界裡模擬手術,就像是手術前的訓練,這樣也能更精準、更安全地提升讓醫生得到練習的機會。
元宇宙:工廠數位孿生應用
看完醫療業,接下來看在製造業中,元宇宙是什麼樣的角色?
工廠可以利用元宇宙技術,在虛擬世界裡先模擬整個生產流程。
就像是蓋房子前先用積木堆模型一樣,先在虛擬世界測試,可以提前發現問題,降低錯誤率,避免浪費資源和時間,還能提升生產效率。
像輝達(NVIDIA)就推出 Omniverse 數位工廠,讓廠商在虛擬世界裡打造工廠的「數位孿生」,先模擬各種狀況,在虛擬世界解決問題,讓真實世界動工更順利。
台灣的台達電子、鴻海、和碩、緯創都使用輝達 Nivida 的數位孿生技術,作為訓練 AI 或是監測工廠的一個工具。
元宇宙裡的消費品及奢侈品
品牌可以在虛擬世界中進行數位化銷售,讓消費者體驗更創新的購物模式。
你可以透過虛擬化身試穿新衣服,看穿搭好的樣子,讓你體驗不用出門就能逛街挑選。
Gucci 之前就在一個叫 Roblox 的平台上賣虛擬包包,有些虛擬包包竟然比實體門市的包還貴,證明虛擬商品也是有市場願意購買。
Gucci 還在 Roblox 上辦活動,最後總計超過兩千萬人參加,後來他們更直接在 Roblox 裡面蓋了一個「Gucci Town」的虛擬商店,裡面就像真的百貨公司一樣,可以逛街、玩遊戲、買東西,還能用自己的虛擬人物跟其他人互動。
下圖為 Roblox 平台畫面,圖片來源:unsplash。
元宇宙(metaverse)的應用的範圍真的超廣,不只是遊戲,像是教育、醫療、運動、工廠生產,甚至我們平常買東西的消費市場,都可能被它影響。
以後搞不好我們的生活真的會因為元宇宙而完全不一樣,體驗到更多以前想像不到的數位生活!
元宇宙的風險
元宇宙(Metaverse)目前來說有幾個面向的風險,從技術來看,目前 AR/VR 相關的技術開發門檻高,硬體設備目前還是有很明顯的缺點,例如戴起來太重、電池很快沒電,或是需要接著電線才能使用等等。
應用面來看,目前沒有一定需要使用 AR/VR 才能使用的場景,所以只是 nice to have,錦上添花的存在。
從使用門檻上,有些人可以使用這些會有 3D 暈眩等生理症狀,這些也是未來元宇宙要普及必須克服的門檻。
元宇宙(metaverse)的道德規範
除了上面的物理限制外,由於元宇宙實際上也是人們在使用,因此在元宇宙中可能也會涉及到隱私權、道德規範等問題。
之前英國就有一起元宇宙性侵案件,英國一名未滿 16 歲少女日前向警方報案,指出自己在虛擬實境空間「元宇宙」(metaverse)中的分身,遭到多名陌生男性用戶「性侵」。
英國警方介入調查後,但當時英國法律對於這種虛擬空間的行為,還沒有明確的規範。
所以,這起英國首次元宇宙性侵案,最後會有可能因為法律跟不上時代而無法起訴,證明目前法律規範還沒有跟上科技的發展。
元宇宙(metaverse)雖然是虛擬的,但是實際還是人在背後看這些資訊,只是體驗更沈浸式、更寫實,因此就像我們在用手機上網一般,因此還是會需要一套規範或是秩序來保護這些使用者。
這個可能要請元宇宙的平台方與政府一起商討對策,不然這邊也會是一個現實世界法律漏洞的無法地帶。
元宇宙的投資機會
元宇宙這個新興產業,也的確充滿了投資機會。 從基礎元宇宙的發展,像是打造更快速的網路、更厲害的虛擬實境裝置,到虛擬世界裡的各種資源、數位資產,甚至是虛擬土地的買賣,都可能成為新的投資熱點。
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差別
現實世界很多東西因為有虛缺性,所以價值才會高,例如:房地產就是因為土地有限,空間有限,所以房地產的價格才會上漲。
但是虛擬世界很多東西沒有限制的,例如土地就不會有上限,也不會有空間限制。因此元宇宙中若你想要投資土地,甚至在裡面開店也是一個全新的商機,若有創業想法可以考慮元宇宙的發展機會。
此外裡面的金流服務也是一個新的場景,通常元宇宙可以能要搭配一個世界上都通用,且好交易的貨幣,而去中心化加密貨幣就是其中一個選項。
可以使用加密貨幣中同質化代幣的比特幣或是美元穩定幣(USDT、UCDC)等貨幣來交易,或是使用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等加密貨幣來作為買賣的單位。
元宇宙(metaverse)拉近了空間的距離限制
因為元宇宙世界是虛擬的,因此可以打破空間的限制,所以若是有線上辦公或是線上聚會的 SaaS 服務也是一個新的需求。
以往聚會可能都要面對面才能玩遊戲、團康,但透過元宇宙的空間,就能做到在不同地方的人都一起在線上的世界中見面,打破以往生活方式。
例如科技巨頭之一的臉書 Meta 的 Horizon Workrooms 線上辦公室與會議功能就是其中一個案例。
員工可以使用這個會議室開會,在元宇宙中還有白板還可以直接播放影片,且可以透過 VR 或是一般電腦螢幕參加,讓大家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更身歷其境的開會討論。
目前這個平台還是免費的,因此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試試看,目前看起來臉書很像要進攻虛擬世界端的應用,連結 web 2 到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