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記得當我第一次看到「聯準會Fed」這個詞的時候,是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電視大肆報導著聯準會又做了那個做了這個,但我什麼都不懂,也不知道聯準會和我有什麼關係。
投身投資市場多年後,當年的困惑早已煙消雲散,然而好奇著「聯準會是什麼」的這個疑問,絕對不是我獨享的經驗,因此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要讓你在五分鐘內就搞懂什麼是聯準會,以及聯準會和我們日常生活有什麼關係,一口氣破解這些疑惑!
Fed是什麼?

聯準會Fed,全名為「美國聯邦準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是美國的中央銀行。
西元1913年,美國的金融界被各種慘烈的金融恐慌搞得人仰馬翻,因此聯準會應運而生,從此建立了這個世界最重要的金融機構。
簡單來說,Fed的主要工作包括:
- 制定貨幣政策,維持物價穩定
- 監管銀行系統以及制訂金融政策,保障美國金融體系
- 提供金融服務,維持支付系統順暢運作
- 在經濟狀況危急時,適時出手促使經濟成長
聯準會的中央銀行體系也不複雜:
- 由七名理事組成理事會
- 會員銀行:十二家地區聯邦儲備銀行
-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FOMC)。
FOMC負責決定聯邦資金利率政策,每年舉行八次會議,目標利率、聯邦基金利率的調整都與FOMC有關。
此外,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 FRB)是管理聯準會的機構。
美國聯準會為何重要

「等等,聯準會不就是美國的央行嗎?美國和我們有啥關係?」想必這一定是許多人的疑問吧!
為什麼聯準會如此重要呢?最重要的幾個原因如下:
1. 美元:全球金融體系的通用語言
美元不僅僅是一種貨幣,更是全球金融的共同語言:
- 超過60%的全球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
- 國際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
- Fed的任何政策調整,都將立即衝擊全球資金流向
2. 美國:世界經濟的龍頭老大
數據說明一切:
- 美國GDP約佔全球經濟總量的25%
- 是全球最大的單一經濟體
3. 金融市場的全球聯動
聯準會的利率政策指揮著全球資金:
- 利率上升:國際資金迅速流向美國
- 利率下降:資金開始尋找更高收益的投資地
- 形成一個複雜且敏感的全球資金生態系統
4. 央行政策的蝴蝶效應
聯準會已經成為全球貨幣政策的指南針:
- 許多國家的央行會密切參考聯準會的政策
- 形成一種國際貨幣政策的「跟隨效應」
- 一個小小的政策調整,可能引發全球性的經濟連鎖反應
聯準會的重要日子!你該筆記了

以下注意了,這些聯準會相關的時間點,投資人務必多留意:
- FOMC會議:每年約8次,通常是在周二和周三舉行。會議結束後會發布聲明,說明利率決策和經濟前景。
- 聯準會主席國會證詞:每年兩次,聯準會主席需要向國會報告貨幣政策和經濟展望。
- 聯準會主席記者會:在每次FOMC會議後,聯準會主席會舉行記者會解釋決策背後的原因。
- 聯準會委員演講:聯準會委員經常在各種場合發表演講,分享他們對經濟的看法。這些演講可能會透露他們的政策傾向。
- 經濟數據發布:雖然不是聯準會直接發布的,但像是非農就業數據、CPI、PMI等重要關鍵指標,都會影響聯準會的決策。
外匯和聯準會的關係

「可是我不炒股票,我只是一個喜歡出國旅遊的普通人,我應該不用管聯準會吧?」
如果你喜歡出國旅遊,你一定要常常兌換外幣吧,那麼聯準會的決策你絕對不該錯過!
當聯準會加息時,意味著持有美元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息回報,這會吸引全球資金流入美國,導致美元升值,其他貨幣相對貶值。反之,當聯準會降息時,美元吸引力下降,可能會貶值。
舉個例子:
2022年,面對高漲的通膨率,聯準會開始瘋狂升息。
此舉的下場就是:美元指數在2022年大幅上升,創下20年來的新高(在九月突破114點)。在這段期間:
- 歐元兌美元一度跌破平價
- 日圓兌美元大幅貶值,創24年新低
- 很多新興市場貨幣更是大幅貶值
這代表了什麼?以我自己的親身例子而言,2022年我去日本,原本換了一萬台幣,只能換到39,000日圓。但幾個月後,朋友花一樣的錢,換到44,000日圓。
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聯準會升息,讓美元大幅走強、日圓大貶。
所以,就算你沒有投資的打算,只是想出國玩,聯準會的動態也與你有切身相關。
聯準會有動作,股市就有反應

「好吧,我明白了。但為什麼每次Fed說要加息,股市就會下跌呢?」
- 影響企業融資成本:當聯準會提高基準利率時,企業借貸成本上升,從而減少企業的利潤,進而影響股價。
- 影響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當利率上升時,無風險資產(如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也會上升,這可能會導致一些投資者從股市撤資轉向債券市場。
- 經濟增長預期:聯準會加息通常是為了控制通膨,但如果加息過度可能會導致經濟放緩甚至衰退,這自然會影響企業賺錢。
更進一步來說,針對聯準會利率調整的部分,其實涉及到所謂泰勒法則(Taylor Rule)與自然利率的平衡──當實際利率遠高於自然利率,企業投資意願就會大幅下降,這也是為什麼科技股對升息特別敏感,因為他們仰賴資本支出與未來現金流。
也因此,在難以確定利率走向時,我往往會在FOMC前夕減碼,以尋求避險。
炒幣也要注意聯準會的一舉一動!

「等等,但我是混幣圈的,這與我有關嗎?」
如果你投資加密貨幣,那麼你應該更加關注聯準會的政策!幣圈的波動性遠高於其他市場,加密貨幣對聯準會的政策反應其實有時候會更加劇烈。
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風險資產屬性:加密貨幣被視為高風險資產。當聯準會收緊貨幣政策時,投資者通常會減少對高風險資產的配置。
- 流動性影響:聯準會的寬鬆貨幣政策增加市場流動性,部分資金會流入加密市場;而緊縮政策則相反。
- 美元相關性:很多加密貨幣與美元有較強的負相關性。當美元走強時(通常是在Fed加息週期),加密貨幣往往表現不佳。
- 機構投資者行為:隨著機構投資者進入加密市場,他們往往會根據宏觀經濟政策(包括Fed政策)來調整投資組合。
所以,如果你是幣圈投資者,密切關注Fed的政策動向,和技術分析或項目進展一樣重要!
聯準會影響市場的真實例子

讓我們來看幾個Fed政策變化導致投資者損失慘重的實際案例:
案例一:2013年的「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
2013年5月,當時的聯準會主席Ben Bernanke在國會作證時,暗示Fed可能會開始縮減其資產購買計劃(即量化寬鬆政策)。這個看似平常的表述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
-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驟然飆升,在短短幾個月內從1.6%飆升至3%左右
- 新興市場貨幣大幅貶值,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等跌幅超過15%
案例二:2018年「自動駕駛」言論
2018年10月,聯準會主席鮑爾在一次訪談中表示,Fed的利率距離中性利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並暗示Fed將繼續加息。他還說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縮減計劃「就像自動駕駛一樣」會繼續進行。
這番言論導致:
- 2018年第四季度,美國股市出現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季度下跌
- 標普500指數在短短三個月內下跌近20%
- 科技股重挫
最近一次的聯準會利率調整(2025/3/19),鮑爾宣布維持利率不變(4.25%-4.5%),倒是符合市場預期,因此沒有造成太大的波動,我的資產組合也沒有因為聯準會動向而大受打擊。
結語
聯準會的重要在於它在世界金融體系的關鍵地位,但歸根結柢,聯準會的影響還是屬於消息面,就像美國總統川普放話的關稅政策一樣,就算事情還沒發生,新聞先放出來,市場就先造成波動。
因此,最重要的還是你該如何緊跟時勢變化,保持冷靜,不被市場情緒吞噬,再針對變化來調配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