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X指數是什麼?它其實就是是股市的心跳機
你有沒有發現,股市有時候像在坐雲霄飛車?一會兒高歌猛進,隔天可能又大跳水,心臟跟著上下震盪,彷彿股票市場在跟你比誰比較會心悸。VIX恐慌指數其實就是幫我們「量」市場這顆心臟跳得穩不穩的心電圖。
它的正式名稱有點繞口,叫做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市場波動率指數(CBOE Volatility Index),也有人直接叫它VIX指數。聽到這裡,先別昏過去,我幫你拆開來看——
VIX是根據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的選擇權價格計算出來的。選擇權就像你替股票買的保險,當市場不穩時,這些保險的價格就會水漲船高,因為大家都想防風險嘛。
簡單說,VIX指數就是根據這些「保險」的價格,幫你預測未來30天美股的波動程度。當這個指數飆高,就表示投資者們開始對市場「不放心」了,擔心行情接下來會有點風大浪急。
VIX恐慌指數怎麼看?像看天氣預報一樣簡單!

那這個恐慌指標的數字到底怎麼解讀?來,畫面感再次上線:
- VIX如果低於20,基本上就是市場在放空調模式,大家心情超穩,覺得行情平平穩穩,沒啥大事發生。就像外頭陽光普照,沒人想著會不會下雨,投資人也都輕輕鬆鬆,該買的買、該投資的投資。
- 當VIX跑到大概20附近,那氣氛就開始有點微妙了,像是遠方飄來幾朵烏雲,雨沒下,可你心裡已經在想:「要不要先把傘帶著以防萬一?」市場也是,有點開始觀望,沒有完全放心。
- VIX如果進到20到30這個區間,基本可以說市場開始警戒了,風聲鶴唳的感覺出現。大家開始提高敏感度,覺得有可能風大浪急,開始調整手上部位,準備應對可能來的風險。
- 但如果VIX一衝上30以上,那就像新聞突然插播颱風警報,氣氛瞬間緊繃到爆。市場上一堆人開始恐慌,怕明天開盤直接大跳水,情緒蔓延得特別快,很多人是連發生什麼事都搞不清楚就先跑了,這種時候市場情緒已經有點非理性。
像去年,當VIX突破30時,我自己就選擇減碼了部分成長股,轉而配置了一些防禦型資產,比如美債和黃金ETF,結果市場果然迎來一波下修,這讓我更加確認VIX作為情緒溫度計的價值。
總結一句話,VIX越高,表示市場越緊張,波動率越大,投資者的安全感越低。

根據CBOE官網資料,截至2025年3月24日,VIX指數在16到19之間來回震盪,較去年低點14稍微提升,顯示投資人開始感受到些許壓力但尚未全面恐慌。如上圖所示,VIX過去一年多次突破30時,美股市場通常伴隨明顯修正。
VIX指數為什麼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可能你會想,「我又不是美股投資人,VIX恐慌指數跟我有啥關係?」
BUT~其實不管你有沒有投資美股,VIX指數都會悄悄影響你的生活。畢竟美股可是全球經濟的風向球。當美股動盪,全球的資金流動、匯率、商品價格,包括我們常聽到的油價、黃金,甚至台幣匯率,可能都會跟著大跳動。
再說得直接一點,如果VIX飆高,代表大家對未來30天的市場行情不安,許多投資者會開始選擇避險資產,這會影響整體市場流動性與風險偏好,間接連動到我們的投資、物價,甚至你買的基金表現。
VIX近期分析:表面平靜,內心小劇場上演中

從數據來看,VIX 這兩個月多半在16到19之間上下震盪(截至2025/03/24),比去年那種「14以下超穩定低谷期」高了一點,但還沒進入市場全面失控的階段。Barron’s最近就下了個很妙的標題:Wall Street’s fear gauge shows worry, not panic。市場現在的情緒,有點像下班時間塞在高速公路,心裡已經開始嘀咕「不會又要延誤吧」,但還不到要大喊崩潰的程度。
可是,別被表面那些數字給騙了!最近市場對經濟數據的反應真的有點太誇張,像通膨和就業這些指標,一下好一下壞,根本就像天氣一樣難以捉摸。而 VIX,也就是大家說的恐慌指數,也跟著這些情緒上下震盪,變成市場神經質的溫度計。
像美銀的分析師 Savita Subramanian 就有提醒說,現在利率這麼高,很多企業其實已經開始縮減資本支出了。這讓成長股、科技股特別緊張,也讓 VIX 成為大家關注「市場神經有多緊繃」的一個關鍵指標。
她也建議投資人可以多看一些比較穩定、有股息的股票,像是必需消費類的公司,然後盡量避開風險比較高的金融、公用事業跟房地產這幾塊。
講回來,VIX 最近的敏感度真的變高了,尤其從 2024 到 2025 年初,對 S&P 500 的每一次下跌都反應超劇烈,完全可以看出投資人有多焦慮。
我自己投資這麼久,有個蠻深的感覺是,市場真的不是只看經濟數據就能搞定的。什麼利率升降、國際政治、甚至大家心理狀態,都會讓行情一下子很亂。我平常除了追經濟數據之外,也很常看VIX(恐慌指數),這指標告訴我市場的緊張程度。只要看到VIX突然飆高,我就會提醒自己:「冷靜點,先別急著搶進去」,因為市場通常會亂上一陣子才會恢復正常。
尤其現在這種時候,市場常常一天暴漲一天暴跌,真的不太適合太激烈的操作。我目前用的Moneta Markets億匯平台還不錯,除了交易工具簡單好用之外,也能比較容易找到比較安全、波動相對低一點的資產,像是黃金、ETF或防禦型股票之類的標的。我自己會用它的止損、止盈功能搭配資金管理,這樣就算行情亂,至少晚上還睡得著,不用一直擔心市場波動。
投資其實就像跑馬拉松,能穩穩走到最後才最重要。選對平台、控制好風險,才能在這種亂市裡面走得更安心、更長久。
VIX 跟股票的關係:他們是好朋友還是冤家?
想像一下,如果股市是個派對現場,S&P 500 指數就是那個主場的 DJ,掌握整體氣氛。而 VIX 指數呢?它就是站在旁邊觀察大家臉色的攝影師,專門記錄每個人臉上的緊張表情。
通常,當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節奏輕快、行情好,市場上的人都在開心跳舞,那 VIX 恐慌指數自然安靜,因為市場預期的波動程度不高,大家心情穩定。
但如果 DJ 突然放了一首奇怪的歌,或者市場上冒出一些壞消息,S&P 500 指數開始往下掉,你會看到 VIX 指數立刻往上衝,情緒指數爆表。它反映的,正是市場對未來 30 天內波動的預期,甚至說是非理性恐慌也不為過——有人開始擔心接下來會有更多壞事發生。
VIX 對我們有什麼用?投資人該不該管它?

講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那我到底要不要管這個 VIX?我平常只關心台股耶。」
先別急,我們先來聊聊它到底能幹嘛。
聽市場的心跳聲
其實啊,VIX 就像市場的聽診器,你可以靠它來聽聽看,現在這個市場到底是陽光普照,還是烏雲密布。當它指數在低檔徘徊,大致上就代表投資人信心滿滿,覺得行情還算平穩,波動不會太大。
但如果哪天你發現 VIX 開始一路往上飆,那通常意味著市場上的人開始緊張兮兮,像打雷前的氣氛一樣怪怪的,風險感覺在累積,大家心裡開始有點毛。
給你一點「危險提醒」
對我們這種投資人來說,VIX其實就像個貼心小提醒。它要是突然竄到很高,基本上是在跟你說:「嘿!現在市場情緒有點炸裂,小心點,別急著往裡衝!」尤其在股市大起大落的時候,VIX 就像那個朋友,會拍拍你肩膀,提醒你先看清楚,別太衝動。
避險的利器
當然啦,對一些更進階的玩家來說,他們還會利用 VIX 相關的金融商品,比如 VIX 期貨、選擇權,甚至 VIX ETF,來做避險。
簡單說,就像幫自己的投資買份保險。只要股市崩一下,這些避險商品或許能幫忙減少損失。但!這些工具的波動也不小,很多時候不適合長期持有或初學者輕易碰。
台灣投資人也該關心 VIX 嗎?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心想:「VIX 是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搞出來的,不就是美股市場的事嗎?」
其實現在全球市場早就沒那麼有國界了。美股今天跌個兩三百點,台股明天往往也會跟著臉綠。VIX 指數雖然主要針對標準普爾500指數,但因為它反映的是市場整體對未來波動的預期,連動性很強。
總結一下:VIX 這東西,真的值得關注!

聊到這裡,你應該慢慢發現,其實VIX恐慌指數就像市場的一面鏡子,照出大家對接下來30天行情會不會有風浪的擔憂。
它不會直接告訴你明天股市會漲還是跌,但它能讓你嗅到那股市場裡的不安感——或者,過度興奮過了頭的情緒。
下次新聞又在講「VIX飆到新高」的時候,你就可以淡定地跟旁邊朋友說:「嗯,這代表現在市場有點緊張,大家怕行情接下來會有點抖。」是不是瞬間財經達人上身,穩穩拿下話語權?
畢竟投資這件事,本來就沒有什麼保證穩賺的捷徑,但懂得看懂VIX這種市場情緒指標,至少能幫你在風大浪急的時候,多一分冷靜、少一點慌張。
說到底,能管好自己情緒的人,才是市場上最後活下來的贏家。VIX 就是幫你「照情緒」的好工具,值得放在口袋名單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