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市場每天 24 小時不停歇,價格走勢就像潮水一樣,忽漲忽跌。如果你常常覺得「看 K 線好像很亂,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那你需要一個能幫助你抓住市場節奏的工具——這就是動量指標(Momentum Index, MTM)。
我第一次用 MTM 的時候,就覺得它很直觀。它不像某些指標要搞一堆數學公式,它就只在問你一件事:「現在的價格比之前更有勁,還是已經虛了?」

動量指標為什麼能抓到行情?
市場本質上是人心的投射。當一種貨幣漲起來,大家看到機會會跟進,資金推動價格繼續上漲;當下跌時,也會因恐慌而一路拋售。這就是「慣性」。
你可以把它想成跑步比賽:選手不會突然停下來,他的速度會延續一段時間,直到體力用完。MTM 就是幫你觀察這股「力道」是不是還能延續。

MTM 的公式與解讀
MTM 的公式其實非常簡單:
MTM = 今天的收盤價 − n 天前的收盤價
這個計算就是在比較「今天的價格」和「過去某一天的價格」差多少。
假設你設定 n = 10 天,那就是用今天的收盤價去減掉 10 天前的收盤價。
- 如果結果是正的(MTM > 0),代表今天比 10 天前貴,市場是「往上跑」的狀態 → 上升動能強。
- 如果結果是負的(MTM < 0),代表今天比 10 天前便宜,市場「往下走」 → 下跌動能強。
為什麼要看 0 軸?
MTM 圖表上會有一條「0 軸」作為分界線。你可以把它想成一場比賽:
- MTM 線在 0 軸上方,代表多方領先,行情偏多。
- MTM 線在 0 軸下方,代表空方佔優,行情偏空。
更重要的是「穿越」:
- 往上突破 0 軸 → 像是多方從落後追平甚至反超,常被視為買進訊號。
- 往下跌破 0 軸 → 代表空方接管,常見賣出訊號。
零軸穿越(Zero-Line Crossover)
假設你正在看 EUR/USD 的走勢圖。這一段行情中,當價格持續下跌,然後某一天你看到 MTM 線從負值回升、突破了零軸,形成正值,就像這張圖中 MTM 線從線下越過零軸的瞬間。
這往往表示「市場從弱勢轉強勢」,是個潛在的買進機會。
同理,如果相反的過程發生——MTM 從正值跌破零軸,那就是空方接管的訊號,該考慮減碼或賣出。

背離(Divergence)
頂背離(Bearish Divergence)
看價格創出新高,但 MTM 卻未創新高。比方說,前一次高點 MTM 是 +0.02,這次價格創新高但 MTM 只跑到 +0.015,甚至更低。
這意味著「價格漲勢背後的推動力在衰退」,是典型的頂背離。
從這樣的背離信號切入空單,往往成功率高於單純等待價格下破支撐的反向操作。
底背離(Bullish Divergence)
假設 EUR/USD 一路下跌創出新低,但比起之前的低點,MTM 卻沒有創出新的負值低點。比如上一次是 −0.02,這次最低只有 −0.015。
這代表「下跌動能在減弱」,是很典型的底背離。你可以在圖中綠色箭頭標示這個局部,提醒自己可以考慮進場做多,等待反彈的來臨。
怎麼用 MTM 抓買賣點?
光有線條沒意思,重點是怎麼判斷。
1. 零軸穿越
- 買進訊號:MTM 線由下往上突破 0 軸 → 市場從弱轉強,通常是多方開始進場。
- 賣出訊號:MTM 線由上往下跌破 0 軸 → 空方開始佔優勢,行情可能轉弱。
2. 背離訊號
這是我覺得 MTM 最有價值的地方。
- 頂背離:價格創新高,但 MTM 沒跟上 → 代表上漲力道不足,可能要反轉。
- 底背離:價格創新低,但 MTM 沒再創低 → 下跌動能減弱,容易反彈。
3. 結合其他指標
單看 MTM 會有假訊號,所以我會搭配:
- 均線 → 確認價格位置
- RSI → 過濾超買/超賣
- 成交量 → 確認突破是不是有量支撐
舉例:
- 如果 MTM 突破 0 軸,但 RSI 已經超買,我會等一等,不急著追。
- 如果 MTM 發出賣出訊號,價格同時跌破均線 → 這通常是可靠的空方信號。
TradingView 設定教學
TradingView 是最方便的工具,操作很簡單:

- 打開商品(例如 EUR/USD)。
- 點「指標」→ 搜尋「Momentum」或「MTM」。
- 系統會畫出一條動量線,0 軸是中心線。
參數建議:
- 短線交易(當沖) → 5 日或 7 日。
- 波段交易 → 10 日或 12 日。
- 中長線 → 20 日以上。
實戰應用:
- 做多範例:MTM 線突破 0 軸,價格也站上 MA10 → 多方強勢,可以考慮進場。
- 做空範例:MTM 線跌破 0 軸,價格同時跌破均線 → 空方壓力增強,適合進場放空。

MTM 的優缺點
其實沒有任何指標是「完美」的,MTM 也一樣。它的優缺點,決定了它最適合用在什麼場景。
優點:
- 算法簡單,學起來快
MTM 公式直白到不能再直白,今天收盤價減去 n 天前收盤價,新手不用背書也能馬上算出來。這讓它成為「入門級」卻不失實用的指標。 - 適合多市場應用
不管是外匯、股票還是期貨,MTM 都能派上用場。因為它關心的是「價格變化速度」,而不是特定商品的屬性,所以市場之間的差異對它影響不大。 - 直觀反映市場強弱
很多指標要透過平滑處理、複雜的計算才能看出趨勢,但 MTM 一眼就能告訴你:現在的行情是強是弱。對需要快速決策的短線交易者來說,這是它最大的優勢。
缺點:
- 忽略突發事件
MTM 完全是「價格導向」,它不會告訴你央行突然升息、地緣風險爆發,或市場傳出黑天鵝事件。這代表你不能只看 MTM,還得結合新聞或基本面,否則容易被打個措手不及。 - 震盪市容易失真
在沒有明顯方向的盤整行情裡,MTM 常常上下穿越 0 軸,給出一堆假訊號。如果你硬要依賴它,可能會被洗來洗去,白白付出交易成本。 - 只能看「速度」,看不到「距離」
MTM 告訴你「現在價格跑得快不快」,但它無法告訴你「趨勢會延續多久」。也就是說,它只能當成一個「動能雷達」,卻不是「導航地圖」。
👉 我的建議:把 MTM 當成「第一眼過濾器」,先用它快速判斷市場是不是有力,再搭配 MACD、RSI 或均線來確認趨勢的持久性。
策略應用:高買更高賣
很多人剛進市場時,習慣想著「逢低買進」,因為覺得便宜才有價值。但在外匯或股票市場裡,這樣往往會錯過真正的大行情。動量策略的邏輯反過來:高買更高賣。
為什麼?
因為強勢行情不會因為「已經漲很多」就馬上結束。只要資金和情緒還在推動,它就可能繼續走更遠。與其拼命想撿便宜,不如順著趨勢吃那段「安全的中間段」。
實戰應用心得:
- 當 MTM 線突破 0 軸,且價格站上短期均線(例如 MA10),這就是「高買」的機會點。這時候別怕貴,因為行情有力。
- 持有的過程中,如果 MTM 依然在 0 軸之上,代表多頭動能還在,就可以「更高賣」。
- 但一旦 MTM 掉頭下破 0 軸,或價格跌破均線,那就是該退場的訊號。
風險控管提醒:
- 停損一定要設
因為動量趨勢反轉時通常很快,沒有停損很容易從盈利變成虧損。 - 倉位不要太重
趨勢盤固然能賺大錢,但錯一次可能就很傷。適度控管槓桿,才能長久生存。 - 不要單看一個訊號
最好是 MTM、均線、成交量同時共振,再進場,勝率會明顯提高。
總結
MTM 不是萬能的,但它是最直白的指標之一。它告訴你市場到底「有沒有勁」,幫你過濾掉雜訊。
對新手來說,先在 TradingView 上設一條 10 日 MTM 線,觀察它和價格、均線的互動,你就能慢慢抓到「市場節奏」。
長期下來,你會發現,真正厲害的不是指標本身,而是你如何解讀市場情緒,並在別人還在猶豫時果斷進場或出場。
如果你想更全面掌握技術分析工具,除了動量指標(MTM),還有幾篇文章值得一讀。
想深入學習「動能與趨勢判斷」的朋友,可以參考我們的 MACD 指標完整解析。
對於波動率判斷,布林通道 Bollinger Bands 能幫你看懂市場的壓力與突破,而在價格型態的應用上,反轉型態指南則能幫助你結合指標做更精準的判斷。最後,如果你想知道價格是否偏離平均值,BIAS 乖離率會是實用的輔助工具。
常見問題(FAQ)
Q1:MTM 指標用法是什麼?
A:MTM 指標的核心是判斷「市場動能」。當 MTM 線突破 0 軸往上,代表買盤動能轉強,可能是進場買進的訊號;反之跌破 0 軸,則顯示賣壓加大,適合考慮放空或減碼。實務上,MTM 通常搭配均線、RSI 或 MACD 使用,能有效過濾假訊號。
Q2:MTM 參數怎麼設定最好?
A:常見設定是 10 日或 12 日,算是市場標準值。如果是短線當沖,可以調短到 5 日;如果是中長線操作,建議拉長到 20 日以上。參數越短,訊號越敏感,但假訊號也會多;參數越長,雜訊少但反應較慢。
Q3:MTM 是什麼意思?
A:MTM 全名是 Momentum Index,中文叫「動量指標」。它計算今天的收盤價與 n 天前的收盤價差距,用來衡量價格變動的速度與強弱。
Q4:MTM 中文是什麼?
A:MTM 中文一般翻譯為「動量指標」,有時也直接簡稱「動量」。在技術分析書籍或交易平台上,你看到「Momentum」通常就是指 MTM。
Q5:動量震盪指標是什麼?
A:動量震盪指標就是以「0 軸上下震盪」為核心的工具,例如 MTM、RSI、KD 都屬於震盪型指標。它們特別適合用在盤整或區間行情,可以幫助你抓住超買超賣,預測可能的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