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跟上櫃是台灣股票標的的細分,分別在不同的地方掛牌交易,上市公司為在證交所掛牌,上櫃則是在櫃買中心。
上市上櫃兩邊的掛牌條件不同,上市比較嚴格,會需要有一定的獲利能力或是資本額,但上櫃的條件就比較簡單,今天就來帶你了解這兩個的差別,以及興櫃跟這兩個又差在哪。

為什麼要了解「上市」與「上櫃」?
你是不是也曾經在新聞裡聽過這種說法:「某某公司今天掛牌上市,開盤就大漲!」或者朋友熱烈討論:「這間是上櫃公司喔,最近股價很有潛力!」但你心裡卻想:「上市股票上櫃股票,到底差在哪?」
其實,了解這兩個詞的差別,對投資人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剛進入股市的新手,搞清楚公司是「上市」還是「上櫃」,不只是學會分辨名詞,更是一套判斷公司體質與風險的方法。

股票交易市場就像企業的募資舞台。公司想要發展、擴大規模、開新產品,就需要資金。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把自家股票公開賣給投資人,讓大家參與它的成長。這個動作叫做「掛牌」,也就是俗稱的上市或上櫃。
台灣的股票市場有點像分級制度。不是每間公司一開始就能站上最大舞台(上市),所以就有兩個主要掛牌選項:上市(在證交所掛牌)和上櫃(在櫃買中心掛牌)。雖然兩者都是讓公司對外發行股票,但條件、規模、風險和成長性都不一樣。
上市就像進到職業一級聯盟,有嚴格的審核標準;上櫃比較像是進入預備聯盟,有潛力但還未完全成熟。
如果你是股市新手,了解這兩者的差異,不只能幫助你挑選更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也更容易掌握公司的發展階段與潛力。

什麼是「上市股票」?
上市就是公司通過審核後,在「台灣證券交易所(TWSE)」掛牌交易,也就是說,它的股票可以讓一般投資人公開買賣。
想要上市前,必須要先在上櫃興櫃掛牌交易,表現好才能申請上市。
通常上市的公司規模比較大,像台積電、聯發科、鴻海,都是耳熟能詳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營收高、員工多,在業界有穩固地位。
這些公司需要通過嚴格的審核標準,例如營運穩定、財報透明、公司治理制度健全(例如設有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
上市就像是經過一連串檢查的「優等生」,相對風險較低。像 AI 概念股「緯穎」,就是因為穩健的基本面和透明的財報,吸引許多保守型投資人。

什麼是「上櫃股票」?
上櫃是指公司股票掛牌在「證券櫃檯買賣中心(OTC 市場)」進行交易。雖然不是在證交所,但一樣是合法公開市場,投資人也能自由買賣。
像是綠能、生技這些夯產業,很多都是從上櫃開始的,先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再慢慢把公司擴大經營,最後上市,因此在這邊常常可以找到潛力股。
上市上櫃差在哪:一張表看懂申請條件比較
上市上櫃的差別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公司申請的難度,另外一個是從投資人的角度,這兩個交易市場的投資標的有什麼區別。

上市上櫃掛牌申請條件比較
先從公司申請的規則差異來講,簡單來說就是上市的公司獲利能力更強,基本上更有保證,而上櫃公司的獲利能力較弱,資本額也較小,通常還沒發展出護城河,但發展潛力很大。
所以可以從上市跟上櫃的條件,就可以大概看出在這兩邊交易的公司大致經營狀況。
項目 |
上市(TWSE) |
上櫃(OTC) |
交易場所 |
台灣證券交易所 |
櫃買中心 |
成立年限 |
成立 3 年以上 |
至少 2 個完整會計年度 |
實收資本額 |
至少 6 億元,普通股 3000 萬股 |
至少 5000 萬元,普通股 500 萬股 |
獲利能力 |
最近 2 年稅前淨利達 6%,或近 5 年平均 3% |
最近 1 年稅前淨利 400 萬元以上,或近 2 年平均達 3% |
股權分散 |
股東 1000 人以上,逾 50% 股東需達 500 人以上 |
股東 300 人以上,總持股 1000 萬股或占比 20% |
資訊揭露 |
季報、法說會等 |
半年報即可 |
流動性 |
高,進出場方便 |
較低,成交量較小 |
風險程度 |
較低,體質穩健 |
較高,處於成長階段 |
對投資人來說,上市上櫃差在哪?
再來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可以根據你自身喜歡的標的或是投資策略去選擇你要看的標的。
舉例來說,有些人喜歡比較穩定,想要領股息又不想承擔太大的股價波動,那就比較適合去找上市的公司,因為這邊的公司成立時間長、獲利能力有保證,且資本額大,通常都是已經有既有的商業模式(除非遇到產業轉型或大環境變化)。
那如果是想要追求高報酬,那就可以考慮上櫃公司,因為這邊的公司已經有開始賺錢,而且資本額也較大,可以開始靠這些資本開始規模化賺錢。
但同時相比於上市公司,市值還是叫小,因此若未來真的成功發展,上漲的漲幅容易比上市公司高。
近期上櫃轉上市案例
華勝-KY(2248)
- 公司簡介:華勝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業務為汽車零件製造及銷售。
- 上市日期:2025年3月13日。
- 股價變化:
- 上市當天收盤價:60.8 元。
- 52周最高價:63.00元,52周最低價:39.00元。
上市與上櫃的優缺點
上市股票的優點:
- 籌資能力強
- 公司知名度與信譽提升
- 股票價格更容易反映實際價值
- 公司治理制度更完整
- 流動性高、好進出
- 資訊透明、投資人信任度高
上市股票的缺點:
- 掛牌標準高,準備成本與壓力大
- 承受媒體與投資人高度關注
- 資訊公開可能影響公司策略彈性
上櫃股票的優點:
- 掛牌門檻較低,讓中小企業也能參與資本市場
- 多為成長型產業,具高潛力
- 可提升市場認可度並籌集資金
- 有機會日後轉上市
上櫃股票的缺點:
- 流動性較差,買賣可能卡單
- 資訊透明度較低
- 容易受到消息面與大戶影響,股價波動大
- 經營風險較高,抗震性較弱
投資人該如何選擇?
上市櫃股票怎麼選? 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就像選飲料,看你喜歡哪種風味!
簡單來說,保守型投資人就選上市,就像買電信股、金融股,穩穩的,資訊也公開透明。
想追求成長的投資人,上櫃公司有潛力,但風險也相對高,需要多做很多功課。
新手入門的話建議先從上市股開始觀察,因為上市的公司資訊也比較多,等熟悉了市場再考慮上櫃會比較安全。

延伸補充:興櫃上櫃上市差在哪?
上櫃和興櫃都是在櫃買市場掛牌的公司,興櫃股票是介於未公開與正式掛牌之間的過渡階段,可以視為股票市場的練習生制度。
興櫃掛牌門檻低,資訊揭露要求也比較少,有些公司甚至還沒有穩定獲利。
不過對企業來說,是提前接觸資本市場、建立信任度的方式。對投資人來說,也有機會提早佈局潛力股。
舉例來說,旭隼、智原這類現在已經上市的公司,當初也都是從興櫃起家,逐步成長轉正。
但要特別注意興櫃的交易規則,興櫃股票市場的流動性更低、資訊不透明且沒有漲跌幅限制,興櫃市場投資風險也更高,不建議新手隨意進場。

簡單整理上市上櫃興櫃區別
- 上市公司:穩健成熟的明星企業,資訊透明、風險較低
- 上櫃公司:正在成長的中堅企業,題材豐富、潛力高
- 興櫃公司:尚未出道的練習生,有機會但風險高

結論:了解差異,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上市上櫃興櫃股票沒有誰比較好,只有哪個比較適合你。選擇投資標的前,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 我的風險承受能力在哪?
- 我的資金投入期限長短?
- 我有時間追蹤、研究這家公司嗎?
穩健派可以選擇上市股票,進取派則可留意上櫃潛力股,興櫃股票的風險則又更高。
但是根據過往的投資經歷,在興櫃或上櫃市場比較容易找到飆股,因為股市中市值很重要,如果一間市值太大的公司,他很難有翻倍的漲幅。
例如我過去曾經買過台股一家興櫃公司叫新應材(4749),當時股價才在 500 元左右,後來有消息傳出要上櫃後,股價就一直漲,最高還有股價有超過 800 元,身邊還有朋友從 300 多元就買了,以 300 元來看他那時候賺了超過 1.6 倍。

像是台積電已經很難再成長一倍,但是小公司因為市值小,所以很容易就成長好幾倍,股價也有可能翻好幾倍,所以想要靠投資致富,可以多在上櫃、興櫃裡面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