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繁體中文
  • 首頁
  • 外匯經紀商評測
    • 外匯交易商細節
  • 外匯交易
    • 外匯貨幣分析
    • 外匯交易新手教學
  • 加密貨幣
    • 加密貨幣大全
    • 區塊鏈投資入門
  • 股票投資
    • 熱門概念股解析
    • 股票投資新手必看
    • ETF推薦
  • 大宗商品買賣
    • 大宗商品全解析
    • 大宗商品初學者指南
  • 期貨與選擇權
    • 期貨投資訣竅
    • 選擇權輕鬆學
  • 技術指標解析
  • 投資基礎知識
  • 外匯自營商細節
  • 首頁
  • 外匯經紀商評測
    • 外匯交易商細節
  • 外匯交易
    • 外匯貨幣分析
    • 外匯交易新手教學
  • 加密貨幣
    • 加密貨幣大全
    • 區塊鏈投資入門
  • 股票投資
    • 熱門概念股解析
    • 股票投資新手必看
    • ETF推薦
  • 大宗商品買賣
    • 大宗商品全解析
    • 大宗商品初學者指南
  • 期貨與選擇權
    • 期貨投資訣竅
    • 選擇權輕鬆學
  • 技術指標解析
  • 投資基礎知識
  • 外匯自營商細節

首頁 - 股票投資 - 股票投資新手必看

貪婪指數是什麼?CNN恐懼貪婪指數如何查詢?

  • 文章發布時間: 2025-07-02
  • 文章更新日期: 2025-07-02
CNN恐懼貪婪指數如何查詢

目錄

嘿,各位投資朋友,你有沒有發現,金融市場這條長河裡,投資者們的集體情緒,總是那個牽動價格波動的核心力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CNN Business 就很聰明,開發了一個超有用的工具:「恐懼與貪婪指數」(Fear & Greed Index)。

這個指標厲害的地方在於,它能把那些摸不著、看不到的人類情緒,變成一個具體又能用數字衡量的東西,從 0(非常恐懼)到 100(非常貪婪)。

這篇文章就是要帶你深入了解貪婪指數與其運作方式的終極指南,我們會好好聊聊,這個指數真正的價值,不是它有多會預測,而是它提供了一個有紀律、逆向思考的投資決策框架。

CNN恐懼貪婪指數如何查詢

市場情緒的解剖學:解構 CNN恐懼貪婪指數

貪婪指數是什麼?一個量化的情緒晴雨表

其實,恐懼與貪婪指數的核心概念很簡單,就是觀察市場心理:當大家恐慌過頭時,投資人會急著把手上的資產賣掉,結果讓股價跌得比它實際的價值還低;反過來,如果大家貪婪到失去理性,就會盲目追高,把股票價格強度推到一個遠超過合理估計的水平。

所以說,這個指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看看市場情緒到底偏離理性基準有多遠。

這個指數呢,是 CNN Business 搞出來的,目的就是想給投資人一個清楚、簡單的工具,幫大家判斷在某個時間點,股票價格到底有沒有被市場情緒給搞亂了,這樣就能評估價格是不是合理。它把複雜的市場情緒變成一個 0 到 100 的數字,50 算是一個中間值。

怎麼算的呢?貪婪指數會把七個不同的市場指標平均加權。每個指標都會先看看它跟自己過去平均的差距有多大,然後把這七個標準化後的數字加起來平均,最後得出一個綜合分數。這樣設計的好處就是,就算某個指標波動很大,也不會把整個指數的數字帶偏,讓它能更全面、更平衡地反映市場情緒。

CNN 恐懼與貪婪指數

股票市場指數的七大支柱

為了更全面地掌握市場情緒的方方面面,CNN 恐懼與貪婪指數結合了七個很重要的市場指標。這些指標從市場的動能到大家的風險偏好,涵蓋了許多層面,形成一個多面向的分析架構。想精準看懂這個指數,就得深入了解每個組成部分是怎麼運作的。

組成部分

數據來源/衡量指標

權重

「恐懼」訊號

「貪婪」訊號

市場動能 (stock price momentum)

S&P 500 指數 vs. 其125日移動平均線 (WMA)

1/7

指數遠低於125日均線

指數遠高於125日均線

股價強度 (Stock Price Strength)

紐約證交所(NYSE)觸及52週新高與新低的股票數量對比

1/7

觸及新低的股票數量多於新高

觸及新高的股票數量多於新低

股價廣度 (Stock Price Breadth)

紐約證交所(NYSE)上漲股票的成交量 vs. 下跌股票的成交量

1/7

下跌股票的成交量顯著更高

上漲股票的成交量顯著更高

賣權/買權比率 (Put/Call Ratio)

CBOE 的5日平均賣權(Put)與買權(Call)成交量比率

1/7

賣權成交量顯著高於買權 (比率高)

買權成交量顯著高於賣權 (比率低)

市場波動性 (Market Volatility)

CBOE波動率指數(VIX) vs. 其50日移動平均線

1/7

VIX指數顯著高於50日均線

VIX指數顯著低於50日均線

避險需求 (Safe Haven Demand)

過去20個交易日中,股票(S&P 500) vs. 美國公債的表現差異

1/7

公債表現優於股票

股票表現優於公債

垃圾債券需求 (Junk Bond Demand)

投資級公司債與高收益(垃圾債券)之間的殖利率差 (Spread)

1/7

殖利率差擴大

殖利率差收窄

這些組成部分,我們可以大致分成兩大類。市場動能、股票價格強度和股票價格寬度,主要衡量的是市場行為和動能的廣泛性。它們反映了市場上漲或下跌的內在健康狀況。你想想看,如果一個漲勢只靠少數幾檔大型股在撐,那寬度 stock price breadth肯定不好看,這可能就是個警訊。

CNN 貪婪指數七個關鍵的市場指標

相較之下,put and call option比率、市場波動性、避險需求和垃圾債券需求,就更直接地衡量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當投資者願意為高風險的垃圾債券支付更高價格(也就是殖利率差縮小),或者大量買進看漲的買權時,這很清楚地表明了市場的貪婪情緒。

這種雙重結構,讓這個指數有了很深的分析價值。舉例來說,一個看起來很強勁的市場(S&P 500創下新高),但貪婪指數是什麽?它可能只在中性區間。

如果你深入研究它的組成,可能會發現,雖然市場動能指標很強,但股票價格寬度和垃圾債券需求這些風險偏好指標卻已經開始走弱。這種「表裡不一」的情況,往往是市場潛在脆弱性的重要信號,提醒投資者注意表面榮景之下的隱憂。

以2025年的視角分析:當前數據下的指標解讀

要讓這個指數發揮最大功效,一定要結合最新的市場數據來看。截至2025年中期,各項關鍵指標的數據,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複雜又充滿張力的市場情緒圖景。

拿垃圾債券需求來看(這是 2025 年的預測),雖然市場有點擔心經濟成長會放慢(預計只有 1.4%),但高收益債券市場卻出乎意料地堅挺。

截至今年 6 月,高收益債券的殖利率已經降到 7.09%,創下近半年來的新低,而且跟投資級債券的利差也縮小到 2.53%,這幾乎是 2007 年以來最低的水平了。

這代表什麼呢?在大家預期美國聯準會可能會降息的背景下,投資人非常渴望更高的收益,同時也對企業的基本面(例如槓桿率較低、獲利穩定)有信心。

所以目前這個部分明確發出了「貪婪」的訊號,但同時也要注意,這裡面也藏著估值可能過高,以及未來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風險。

賣權/買權比率 (2025年趨勢):根據2025年6月底的數據,CBOE股票put and call比率(Equity Put/Call Ratio)處於0.52的低位,顯著低於一年前的0.76。

通常,低於0.7的比率就被視為市場看漲或貪婪的信號。它的10日移動平均線也遠低於0.8這個可能預示市場見頂的閾值。這表明期權市場的投資者情緒極為樂觀,為指數貢獻了強烈的「貪婪」讀數。

市場波動性 (2025年VIX水平):截至2025年6月下旬,被視為「恐懼指數」的VIX指數報16.59。這個水平遠低於20-30的「不安」區間,更不用說30以上的「恐慌」水平了。

如此低的波動性反映出市場普遍的自滿情緒,投資者對未來風險的預期較低,這同樣是一個指向「貪婪」的信號。

綜合來看,在2025年中期,構成恐懼與貪婪指數的多個關鍵風險偏好指標,都指向了「貪婪」。然而,這種一致的樂觀情緒本身,對於逆向投資者而言,恰恰是需要保持警惕的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指數有它內在的美國中心主義和大型股偏向。它的核心市場動能指標是S&P 500;價格強度 與價格寬度指標是基於紐約證交所(NYSE)的數據;波動率指標VIX源自S&P 500的期權;而避險與垃圾債券需求則立足於美國公債和公司債市場。

所以,這個指數精確地反映了美國大型股市場的情緒,但對於全球多元化投資組合的投資者來說,它可能無法完全代表國際市場、小型股或其他資產類別的情緒狀態。這是一個在使用這個指數時,必須牢記的關鍵局限。

新興疆域:理解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

為高波動性、散戶驅動的資產類別量身訂製模型

傳統的CNN恐懼與貪婪指數在股市表現不錯,但對加密貨幣這種新興資產來說,那套指標就不太適用了。

加密貨幣市場的情緒波動特別劇烈,背後的原因也跟股市很不一樣。跟傳統股市比起來,加密貨幣市場更容易受短期新聞、社群媒體熱度或一些技術說法影響,而不是只看長期的牛熊市。

為了應付這個挑戰,有個叫 Alternative.me 的軟體推薦網站,在2018年就推出了專門給加密貨幣市場用的恐懼與貪婪指數。

這個指數的目標跟傳統版很像,都是要量化市場情緒,但它用的指標完全不同,這樣才能更精準地抓到加密貨幣市場獨特的心理狀態。

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

加密貨幣指數的組成:一套不同的訊號

Alternative.me 推出的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主要觀察比特幣(BTC)的表現,但它的情緒讀數通常被看作整個加密市場的風向球。這個指數用了六個不同權重的數據來源來計算,這些數據來源的選擇,很明顯是為了反映加密貨幣市場的特殊性。

組成部分

數據來源/衡量指標

權重

「恐懼」訊號

「貪婪」訊號

波動性

比特幣當前波動率與最大回撤 vs. 過去30/90日均值

25%

波動率異常上升

波動率相對穩定或下降

市場動能/交易量

當前交易量與市場動能 vs. 過去30/90日均值

25%

熊市中交易量低迷

牛市中出現大量買入

社群媒體

X (前Twitter) 等平台上關於比特幣的貼文標籤與互動率

15%

互動率低或負面討論增多

互動率異常增高

市場主導性

比特幣在總加密市值中的佔比變化

10%

比特幣主導性上升 (資金避險)

比特幣主導性下降 (資金追逐山寨幣)

趨勢

Google Trends 中與比特幣相關的關鍵字搜尋量變化

10%

「比特幣崩盤」等負面搜尋增加

「如何購買比特幣」等正面搜尋增加

調查

每週進行的投資者情緒調查 (目前已暫停)

15%

調查結果偏向悲觀

調查結果偏向樂觀

跟傳統指數比起來,加密指數的構成揭示了它市場結構的根本差異。首先,波動性的解讀方式完全不同。在股市中,低波動性(低VIX)通常跟貪婪掛鉤。但在加密市場,波動率的「異常上升」被視為恐懼的信號,因為這通常伴隨著劇烈的價格下跌。

再來,社群媒體(15%)和市場主導性(10%)這兩個指標的存在,本身就很有啟發性。它們從經驗上證實,在加密市場中,由社群媒體驅動的「敘事」和在比特幣與高風險山寨幣之間的「內部資本輪動」,是足以被量化且舉足輕重的市場情緒驅動因素。這在傳統股票指數中是前所未見的,也解釋了為什麼加密市場對情緒驅動的波動性特別敏感。

最後,整個指數的設計,讓它成為一個散戶情緒的絕佳代理指標。它的構成嚴重依賴於散戶投資者驅動的因素:社群媒體討論熱度、Google搜尋趨勢以及反映廣泛參與度的市場交易量。

比特幣主導性指標更是直接模擬了散戶資金在「價值儲存」與「投機狂熱」之間流動的經典行為模式。由於缺乏像機構期權數據或債券利差等專業投資者指標,這個指數精準地捕捉了加密市場中「群體」的心理脈動。

針對比特幣與山寨幣的戰略應用

雖然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的計算方式不太一樣,但它最主要的應用策略還是那個老道理:「在別人害怕的時候貪心一點,在別人貪心的時候就小心一點。」

具體來說,這種逆向操作的意思是:當指數掉到 0-24 的「極度恐懼」區間時,通常代表市場跌太多了,對於膽子大的投資人來說,這可能是個進場的好機會。反過來,如果指數衝到 75-100 的「極度貪婪」時,就表示市場可能過熱了,大家都在瘋狂追漲(也就是所謂的 FOMO 情緒高漲),這通常是市場可能要回跌的強烈警訊。

不過,光看數字就行動其實蠻危險的。投資人一定要把指數跟整個市場的大環境結合起來看。舉例來說,當比特幣在 58,000 美元時出現的「恐懼」讀數,跟它在 20,000 美元時的「恐懼」讀數,意義是完全不同的。這個指數呢,應該把它看作是在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之上,多加一層情緒的參考,它本身不是一個能獨立使用的交易訊號。

還有一個比較進階的用法,就是把市場主導性當作交易訊號。當比特幣的主導性下降,同時貪婪指數上升時,這通常代表資金正從比特幣流向風險更高的山寨幣,暗示著「山寨幣季節」可能要來了。反之,如果市場開始恐慌,貪婪指數下降,但比特幣主導性卻上升,那就表示資金正從山寨幣撤回到相對「安全」的比特幣,這對持有山寨幣的人來說就是個危險訊號了。

從數據到決策:掌握解讀的藝術

解讀刻度:情緒區間指南

這個恐懼與貪婪指數把複雜的市場情緒變成了一個簡單直觀的分數。搞懂每個分數區間代表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以及可能對市場造成什麼影響,是你把它變成實際操作策略的第一步。

  • 0-24 分 (極度恐懼):這個分數代表市場普遍超級害怕,大家可能都在恐慌性拋售,甚至撐不住就直接出場了。投資人的情緒非常悲觀,很多人因為受不了虧損而選擇離開。但對於那些喜歡逆向操作的投資人來說,這可能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進場時機,因為資產價格很可能已經被嚴重低估,這時候的風險報酬比是最吸引人的。
  • 25-44 分 (恐懼):這個區間表示市場整體比較悲觀,充滿了不確定性。雖然還沒到恐慌的地步,但投資人普遍都比較謹慎,傾向於減少持有風險比較高的資產。在這個階段,你可以考慮謹慎地分批進場,或者先觀望一下,等市場出現更明確的方向再說。
  • 45-55 分 (中性):當指數在這個區間時,市場處於一種平衡或猶豫不決的狀態。買家和賣家的力量差不多,市場沒有明顯的方向。在這個分數範圍內,指數本身不會給出強烈的操作建議,投資人通常會搭配其他分析工具來做決定。
  • 56-75 分 (貪婪):市場開始變得樂觀,投資人的信心也跟著增強,對風險的承受度變高了。這時候,投資人就應該開始提高警覺,避免盲目追高,因為市場可能已經把大部分的好消息都消化了。對於已經有持股的投資人來說,這可能是考慮部分獲利出場的好時機。
  • 76-100 分 (極度貪婪):市場進入一種不理性的狂熱狀態,大家 FOMO(錯失恐懼症)的情緒達到頂點。投資人普遍認為價格會一直漲上去,忽略了可能存在的風險。這個區間代表市場估值可能已經嚴重過高,是市場即將見頂或大幅回調的最強烈警示訊號之一。

歷史案例研究:指數在重大市場轉折點的表現

一個指標到底有沒有用,最終還是得靠時間來證明。回顧恐懼與貪婪指數在過去幾次重大市場危機和轉折點的表現,我們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它作為反向指標到底靠不靠譜,以及它的極限在哪裡。

  • 2020 年 3 月新冠疫情大跌:這可以說是這個指數作為反向指標最經典的例子了。在 2020 年 3 月 12 日,隨著全球疫情恐慌加劇,S&P 500 指數狂跌,直接進入熊市。就在同一天,恐懼與貪婪指數也跌到了當年的最低點——2。這個「極度恐懼」的數字,幾乎完美地抓住了市場的底部區域。對於那些膽大、敢在大家恐慌到極點時買進的投資人來說,那簡直是教科書等級的黃金進場機會。
  •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再往前推,這個指數的歷史數據同樣證明了它的有效性。在 2008 年 9 月雷曼兄弟倒閉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後,指數一度跌到 12 的低點。事後來看,那段時間同樣是布局優質資產,長期持有的絕佳時機。
  • 2022 年熊市:在 2022 年一整年,隨著通膨飆升和各國央行猛烈升息,S&P 500 指數經歷了一波漫長的下跌。這段期間,恐懼與貪婪指數好幾次都探進了「極度恐懼」的範圍,而這些低點往往都對應著市場的階段性底部和之後的反彈。這說明,即使在持續的熊市中,這個指數也能有效地指出情緒極度悲觀的時機點,為做波段操作的人提供參考。

從這些歷史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清楚的模式:這個指數在判斷市場底部的時候,通常比判斷市場頂部來得更準確、更有效。恐懼這種情緒來得又急又猛,而且通常比較短暫,往往會以恐慌性拋售或「投降式賣壓」的形式達到高峰(像是 2020 年 3 月),在指數圖上形成一個很明顯的 V 型底部,所以它很容易被識別為買進訊號區。

相較之下,貪婪的情緒則可能持續比較久。市場可以在「貪婪」甚至「極度貪婪」的狀態下維持好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並且在這段期間股價還能繼續往上漲。舉個例子,加密貨幣指數在 2020 年 11 月就已經達到 86 的「極度貪婪」了,但市場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價格又瘋狂上漲了 250%!所以,如果你把「極度貪婪」直接當成一個賣出或做空的訊號,它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遠比把「極度恐懼」當作買進訊號要高得多。

另外,這個指數和 S&P 500 指數的關係雖然是高度負相關,但它並不是一個完美的預測工具。歷史圖表很清楚地顯示,當 S&P 500 下跌時,貪婪指數也會跟著下降(代表恐懼情緒加劇);當 S&P 500 上漲時,指數也會跟著上升(代表貪婪情緒加劇)。從反向投資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很強的反向關係。

然而,背離的情況時有發生。這個指數衡量的是市場對價格變動的情緒反應,而非價格變動本身。市場可能在低迷的信心(中性或低貪婪讀數)中緩慢爬升,也可能在極度恐慌的氛圍中橫盤整理。所以,它是一個為價格行為提供情緒背景的強大工具,而不是一個能預測未來的水晶球。

全局視角:比較不同的情緒指標

你有沒有想過,任何單一指標都有它的盲點?為了更全面、更立體地理解市場情緒,聰明的投資者會把恐懼與貪婪指數跟其他關鍵的情緒指標交叉驗證。其中,VIX指數和AAII投資者情緒調查是最重要也最常用的兩個參考。

恐懼與貪婪指數 vs. VIX(恐慌指數)

首先,就計算方式來看,恐懼與貪婪指數比較像個「綜合指數」,它是把七種不同的市場數據加權平均後得出的綜合分數。但 VIX 指數就單純多了,它只看 S&P 500 指數選擇權的價格,來判斷市場對未來 30 天股價波動的預期。

再來看看它們衡量什麼。恐懼與貪婪指數衡量的是比較廣泛的市場情緒,像是市場動能、股票價格寬度(也就是市場上漲或下跌的廣泛程度)還有大家對風險的偏好等等。而 VIX 指數呢,它主要就是專注在衡量市場對未來股票價格強度的預期,換句話說,就是市場不確定或害怕的程度。其實,VIX 本身就是恐懼與貪婪指數裡面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但相較之下,恐懼與貪婪指數提供的視野更宏觀。

至於優缺點,VIX 指數有個優勢就是它更新即時,而且很有前瞻性,因為它反映的是交易員對未來的看法,所以在捕捉恐慌情緒爆發時通常反應更快。不過,恐懼與貪婪指數因為它綜合了多個數據,而且有些數據像是移動平均線這種,本身就比較滯後,所以它本質上更像一個「事後確認」或「比較慢反應」的指標。

恐懼與貪婪指數 vs. AAII投資者情緒調查

方法論差異:恐懼與貪婪指數是純粹量化的,它的數據完全來自客觀的市場交易活動。而AAII投資者情緒調查則是質性的,它透過每週向會員發放問卷,詢問他們對未來六個月市場走向的看法(看漲、看跌或中性)。

衡量維度差異:恐懼與貪婪指數衡量的是投資者正在做什麼(例如,他們是在買入垃圾債券還是避險公債)。而AAII調查衡量的則是散戶投資者正在想什麼,或者他們聲稱自己將會做什麼。

優劣勢分析:恐懼與貪婪指數的優勢在於它的客觀性和數據驅動的特性。AAII調查的價值則在於它提供了直接洞察散戶心理的窗口,而且擁有自1987年以來的悠久歷史數據。由於散戶投資者往往在市場頂部最為樂觀,在底部最為悲觀,AAII調查因此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逆向指標。

建立多指標儀表板

專業的分析方法,不是在這些指標中選一個來用,而是把它們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三角驗證」的分析框架。當來自不同方法論、衡量不同維度的指標同時指向同一個方向時,這個信號的可靠性將會大大增強。

指標

方法論

衡量維度

優點

缺點

CNN恐懼與貪婪指數

基於7個市場數據的綜合量化指標

市場的整體行為和風險偏好(市場動能、價格寬度 stock price、避險情緒等)

全面、客觀、數據驅動、易於理解

滯後性、缺乏細分市場的粒度、可能發出延遲信號

VIX(恐懼指數)

基於S&P 500期權價格的單一量化指標

市場對未來30天波動率的預期(即時的恐懼/不確定性)

前瞻性、即時性、被廣泛認可的「恐慌」衡量標準

僅衡量波動率預期,不反映市場方向;低VIX不一定代表安全

AAII 投資者情緒調查

對個人投資者的每週問卷調查(質性)

散戶投資者對未來6個月市場走向的主觀信念和預期

直接反映散戶心理、歷史數據悠久、強大的逆向指標

主觀性、樣本可能存在偏差、反映的是「意圖」而非「行動」

應用場景示例:

假設市場出現大幅下跌。如果這時候:

  • 恐懼與貪婪指數跌入「極度恐懼」區間。
  • VIX指數飆升到30以上。
  • AAII調查顯示看跌情緒比例創下新高。

當這三個來自不同維度(綜合市場行為、未來波動預期、散戶主觀信念)的指標同時發出極端悲觀的信號時,市場觸及重要底部的可能性,會遠高於只有單一指標達到極值的情況。

這種多維度的分析方法,核心在於理解每個指標回答的是一個不同的問題。投資者不應該問「哪個指標最好?」,而應該問「我現在需要回答什麼問題?」。

  • 如果想了解「市場對未來短期波動的恐慌程度如何?」,應該查看VIX。
  • 如果想了解「散戶群體對中期的主觀看法是什麼?」,應該參考AAII調查。
  • 如果想獲得「一個關於近期整體市場行為和風險偏好的數據驅動總結」,則應該使用恐懼與貪婪指數。

透過這種方式,投資者可以構建一個更為穩健和精細的投資決策流程,而不是把這些功能各異的工具,當成可以互相替代的簡單信號。

專家的告誡:局限性、批評與風險管理

雖然恐懼與貪婪指數是個強大的工具,但它絕對不是萬無一失的聖杯。如果忽略它內在的局限性和潛在的誤導性,很容易導致投資失誤。一個成熟的投資者,必須深刻理解它的缺點,並把它納入一個全面的風險管理框架之中。

滯後指標的困境

這個指數最核心的批評之一,就是它的滯後性。因為它的計算包含了像125日移動平均線等歷史數據,這個指數本質上是反應性的,它通常在市場趨勢發生之後才來確認。例如,當指數最終確認「極度恐懼」時,市場可能已經經歷了大部分的跌幅。這讓它很難被用於精確的擇時(market timing),尤其對於追求捕捉趨勢拐點的短線交易者而言。

錯誤信號與過度依賴的風險

任何單一指標,如果不加批判地使用,都可能產生錯誤信號,恐懼與貪婪指數也不例外。

情緒不等於基本面:這個指數衡量的是市場情緒,而情緒可能與公司的長期基本價值脫節。一個被市場恐懼情緒錯殺的優質公司,它的股價終將回歸價值;同樣,一個被貪婪情緒吹捧的泡沫風險,也終將破滅。完全依賴情緒指標而忽視基本面分析,是極其危險的。

「貪婪可以更貪婪」的問題:就像歷史案例所示,市場可以在「貪婪」或「極度貪婪」的狀態下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如果僅僅因為指數讀數高就過早賣出,投資者可能會錯失牛市中最豐厚的一段漲幅。這使得利用這個指數來預測市場頂部,成為一項高風險的挑戰。

缺乏細分市場的粒度:這個指數是一個衡量整體市場的宏觀工具,它無法提供針對特定行業或個股的洞察。例如,在整體市場情緒處於恐懼狀態時,某個科技板塊可能因為技術突破而處於貪婪的泡沫之中。反之亦然。對於專注於特定領域的投資者來說,這個指數的指導意義有限。

進階風險管理策略

認識到上述局限性後,我們可以制定更為成熟的策略,讓貪婪指數的優點最大化,同時控制它的風險。

作為確認工具,而非觸發信號:貪婪指數的最佳用途是作為一個確認工具,用來驗證來自其他分析方法(像是技術指標的支撐阻力位,或基本面分析的估值模型)的信號,而不是作為主要的交易觸發器。

結合定投策略:當指數進入「極度恐懼」區間時,與其試圖抓住最低點進行單筆大額買入,不如啟動一個定投策略。在一段時間內分批買入,可以有效平滑成本,降低因為錯誤判斷精確底部而帶來的風險。

作為投資組合再平衡的觸發器:把指數的極端讀數,作為一個審視和調整投資組合的信號。當市場處於「極度貪婪」時,這是一個減持已大幅上漲、倉位過重的資產,鎖定部分利潤的好時機。當市場陷入「極度恐懼」時,則可以考慮增持那些被過度拋售、倉位過低的優質資產,讓投資組合回歸目標配置。

尋找背離信號:這是一項更為進階的技巧。當價格走勢與指數走勢出現不一致時,通常預示著潛在的轉折。例如,當S&P 500指數創下新高,但指數卻未能同步創下新高(甚至在下降)時,這就構成了看跌背離(bearish divergence),暗示市場上漲的內在動力正在衰竭,廣泛的市場信心並未跟上,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最終,我們必須重新定位這個指數的角色。貪婪指數並非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旨在預測未來價格的技術指標,而更應該被視為一個行為金融學工具。技術指標的核心是分析價格與成交量以預測未來,而恐懼與貪婪指數的核心是量化情緒。它最有效的逆向應用策略,正是行為金融學核心思想(對抗羊群效應)的直接體現。

所以,貪婪指數的首要價值在於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客觀的參照,以審視和對抗自身的心理偏誤。當指數達到90的「極度貪婪」時,它迫使投資者反思:「我是否正被FOMO情緒所驅使?」當指數跌到10的「極度恐懼」時,它促使投資者自問:「我是否正與群體一同陷入非理性的恐慌?」從一個「預測工具」到一個「行為校準工具」的視角轉變,這才是我們應該正確使用貪婪指數的方式。

結論:為2025年投資者提供的綜合觀點

經過對恐懼與貪婪指數的深度解剖、歷史回溯與橫向比較,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清晰而多維的結論。這個指數無疑是現代投資者工具箱中一件不可或缺的利器,但它的鋒利程度,取決於使用者對它本質的理解。

首先,這個指數的核心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將無形的市場心理轉化為有形的數據,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觀察市場集體情緒的客觀窗口。

無論是傳統股票市場還是新興的加密貨幣領域,它都揭示了情緒波動與資產價格之間的深刻聯繫。它逆向應用的邏輯:在極度恐懼時尋找投資機會,在極度貪婪時保持警惕,已被歷史反覆證明是行之有效的長期投資哲學。

然而,這個指數同樣存在著顯著的局限性。它本質上是一個滯後指標,更擅長確認趨勢而非預測拐點。它在識別市場底部時的可靠性,要顯著高於識別頂部。此外,它宏觀的視角使其無法適用於細分市場的精細操作。過度依賴這個指數進行擇時,尤其是在缺乏其他分析工具輔助的情況下,是一種極易導致失誤的危險行為。

展望2025年的市場格局,目前的數據顯示市場情緒普遍處於「貪婪」區間,伴隨著較低的波動率和對風險資產的強勁需求。在這樣的環境下,恐懼與貪婪指數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清醒劑」角色。它時刻提醒著投資者,在看似一片祥和的市場中,自滿情緒可能正在悄然滋長,潛在的風險不應該被忽視。

最終,投資者應該牢記,恐懼與貪婪指數並不能提供簡單的買賣答案,但它能迫使我們提出正確的問題。掌握這個工具的真諦,不在於試圖用它來預測市場的未來,而在於利用它來理解市場當下的情緒狀態,更重要的是,管理好自身的心理反應。在這個資訊爆炸、情緒極易被放大的時代,一個能夠幫助我們保持紀律、對抗本能偏誤的心理框架,或許才是投資者最為持久和寶貴的競爭優勢。

貪婪指數常見問題 FAQ

  1. Q1: 「恐懼與貪婪指數」到底是什麼?

    A1: 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幫我們量化市場情緒的指標,從0到100,告訴你現在市場是恐懼多一點,還是貪婪多一點。它會綜合好幾個市場數據來計算,像股價動能、交易量等等,讓你對市場有個客觀的判斷。

  2. Q2: 我要怎麼用這個指數來做投資決策?

    A2: 最經典的用法就是「逆向操作」。當指數在「極度恐懼」時,大家都在拋售,可能就是投資機會;反過來,當它在「極度貪婪」時,市場過熱,你可能就要小心了,甚至考慮獲利了結。但記得,它只是個參考,還要搭配其他分析喔!

  3. Q3: 加密貨幣也有「恐懼與貪婪指數」嗎?跟股票的差在哪?

    A3: 有的!加密貨幣也有專屬的恐懼與貪婪指數,像Alternative.me就有推出。它跟股票版最大的不同,在於考量的因素更多元,例如會把社群媒體熱度、Google搜尋趨勢、甚至比特幣的市場主導性都納入,因為加密市場的情緒受這些因素影響更大。

Picture of Kyle Chou
Kyle Chou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金融科技碩士,結合金融與科技專業的外匯分析師。擁有超過 7 年的實戰交易經驗,對MT4、MT5、cTrader等平台操作精熟,並致力於將數據轉化為具行動力的決策依據。他以年輕世代的語言撰寫深入淺出的教學文,特別受投資新手與自學交易者歡迎。
上一頁上一篇投資原油ETF必看!從新手到高手實戰攻略
下一篇黃金怎麼買?2025黃金投資全攻略!下一篇
外匯經紀商排名
品牌
評分
詳細評測
1. Moneta Markets
★ 10/10
2. Vantage FX
★ 9/10
3. Avatrade
★ 8.7/10
4. Mitrade
★ 8.3/10
5. TMGM
★ 8/10
最新文章
新手必看:期貨是什麼?
期貨投資訣竅
新手必看:期貨是什麼?三分鐘帶你了解期貨

你有沒有發現,台灣期貨交易所(TAIFEX)這幾年

閱讀更多 »
期權是什麼示意圖
選擇權輕鬆學
期權是什麼?入門到精通,掌握交易關鍵!

你可能聽過「選擇權」或「期權」這兩個詞,但它到底是

閱讀更多 »
ZFX詐騙
外匯交易商細節
ZFX詐騙識別術:教你分辨合法外匯平台

ZFX,全名Zeal Capital Market

閱讀更多 »
相關文章
那斯達克指數
股票投資新手必看
那斯達克指數震盪的背後,真正影響你資產配置的關鍵變數是?

最近你是不是也在關注台股的AI概念股?像是什麼伺服

閱讀更多 »
etf是股票嗎示意圖
股票投資新手必看
ETF是股票嗎?這篇用大白話跟你說清楚!

為什麼大家總把ETF跟股票搞混?我自己以前也一樣

閱讀更多 »
股票投資新手必看
費城半導體指數全解析:成分股權重一次看

費城半導體指數(SOX)到底是什麼? 費城半導體指

閱讀更多 »

十大外匯交易商排名是港澳台領先外匯交易所評測平台,我們的編輯皆在業界擁有超過10年以上的經驗,給您最安全的交易體驗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常見問題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菜單

  • 首頁
  • 外匯經紀商評測
    • 外匯交易商細節
  • 外匯交易
    • 外匯貨幣分析
    • 外匯交易新手教學
  • 加密貨幣
    • 加密貨幣大全
    • 區塊鏈投資入門
  • 股票投資
    • 熱門概念股解析
    • 股票投資新手必看
    • ETF推薦
  • 大宗商品買賣
    • 大宗商品全解析
    • 大宗商品初學者指南
  • 期貨與選擇權
    • 期貨投資訣竅
    • 選擇權輕鬆學
  • 技術指標解析
  • 投資基礎知識
  • 外匯自營商細節
  • 首頁
  • 外匯經紀商評測
    • 外匯交易商細節
  • 外匯交易
    • 外匯貨幣分析
    • 外匯交易新手教學
  • 加密貨幣
    • 加密貨幣大全
    • 區塊鏈投資入門
  • 股票投資
    • 熱門概念股解析
    • 股票投資新手必看
    • ETF推薦
  • 大宗商品買賣
    • 大宗商品全解析
    • 大宗商品初學者指南
  • 期貨與選擇權
    • 期貨投資訣竅
    • 選擇權輕鬆學
  • 技術指標解析
  • 投資基礎知識
  • 外匯自營商細節

加入電子報

獲得本站最新資訊以及每周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