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資人以為,用融資就是開外掛,能在股市裡用小錢換大獲利。這點沒錯,但前提是你搞懂風險。
在這場高槓桿的遊戲裡,有一個關鍵數字不能不看:融資維持率。
它不是參考值,是你的風險底線。
很多投資人都是等到券商一通電話打來,收到追繳通知時才發現大事不妙,甚至最後被券商強制平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融資斷頭。
今天,我們就來把融資維持率這件事徹底講清楚。從融資維持率是什麼、怎麼算,到真的出狀況時該怎麼辦,讓你一次搞懂,避開那些新手投資人常踩的坑。

融資維持率是什麼?給台灣投資人的白話指南
當你用融資買股票時,其實是「抵押股票,向券商借錢」。
這時候,融資維持率就像一個比率,衡量你的抵押品(股票),是否足以保障你借來的錢。
你可以把它想成房貸比喻,你跟銀行借錢買房,房子就是擔保品;你跟券商借錢買股票,你的股票就是擔保品。
當股價下跌,擔保品的價值縮水,券商當然會緊張,這就是融資維持率存在的意義。
- 維持率高,代表你的股票市值遠大於借款,安全邊際還夠。
- 維持率低,則表示你的股票市值快不足以擔保借款,風險正在逼近,可能隨時收到追繳通知。
所以,這不是擺著好看的數字,而是你部位的生死線。
它決定了你現在站在安全區,還是已經一步步走向強制平倉,也就是俗稱的「斷頭」。
簡單說,融資維持率就是你用槓桿玩股票的風險紅線。
融資成數是什麼?券商到底願意借我多少錢?
在我們開始計算複雜的維持率之前,要先搞懂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當你決定要用融資買股票時,券商到底願意借你多少錢?融資成數就是券商願意借錢給你的「比例上限」。
在台灣,這個成數是有公定價的。根據主管機關 2025 年 5 月 19 日起實施的新規定,現在無論是「上市」或「上櫃」股票,融資成數都已統一為六成 (60 %),意思是你自己要拿出四成的自備款。
這個成數非常關鍵,它直接決定了你一開始的緩衝區有多大。如果是一股 100 元的股票,總市值 10 萬,那麼你的起手融資維持率就是 166.7%。
融資維持率公式怎麼算?自己評估斷頭風險
融資維持率的公式是:(股票市值 ÷ 融資金額)× 100%
這裡有兩個重點:股票市值會每天跟著股價跑,是變動的;但你借的融資金額是固定的。
一來一往,這個維持率就會上下跳動。
舉個例子,你買了一張 100 元的股票,總市值 10 萬。上市股票的融資成數是六成,所以你向券商借了 6 萬元。當下的融資維持率就是(10 萬 ÷ 6 萬)x 100% = 166 %。這個數字還算安全。

當融資維持率低於130%:融資追繳與斷頭的完整流程
在台股,所有投資人都必須記住一個數字:130%。這是金管會規定的最低擔保維持率。
當你的融資維持率在收盤後低於 130%,券商的風控系統就會開始跑流程了。整個流程的核心,圍繞著 T 日、T+2 日、T+3 日 這三個關鍵時間點。
T 日:觸發事件
當天收盤後,券商系統計算你的「整戶維持率」,發現已經低於 130 %。此時,追繳流程正式啟動。
T+1 日:接到追繳通知
券商會在這一天,透過電話、簡訊或 APP,正式對你發出「追繳通知」(俗稱追繳令)。從這天起,你開始有兩個營業日的緩衝時間準備資金或賣股。
T+2 日:最後處理期限與三種結局
這天是決定後續發展的關鍵日。在中午之前(部分券商可能略有不同),你必須有所行動,而你的行動會導致三種不同的結果:
- 結局一:將維持率拉回 166 % 以上,那麼這次的追繳令會被「撤銷」,你的帳戶恢復正常狀態。未來如果再低於 130 %,會重新開始一個新的 T+2 日循環。
- 結局二:將維持率拉回 130 % ~ 166 % 之間。券商「暫不處分」你的股票,你當下是安全的。但追繳令的紀錄會「留存」,警報並未完全解除。
追繳令留存的狀態下,只要你的維持率盤中再次跌破 130 %,風險會立刻升高。券商會要求你「當日下午」就必須補足,否則隔天(T+3 日) 依舊會被斷頭。
緩衝時間從兩天縮短為半天。 - 結局三:未處理,維持率仍在 130 % 以下。緩衝期結束,斷頭幾乎已成定局。
T+3 日:執行強制平倉(斷頭)
如果 T+2 日你的狀況屬於結局三,那麼在 T+3 日開盤時,券商就會強制賣出你信用帳戶中的股票,通常以市價或跌停價賣出,來償還你積欠的融資金額。
時間點 | 帳戶狀態 | 投資人行動 | 券商動作 / 結果 |
---|
T 日(收盤後) | 整戶維持率 < 130 % | 無 | 追繳流程啟動 |
---|
T+1 日 | 追繳中 | 準備資金或賣股 | 發出追繳通知 |
---|
T+2 日(中午前) | 追繳中 | 拉回至 > 166 % | 撤銷追繳令(警報解除) |
---|
拉回至 130 % ~ 166 % | 追繳令留存(暫不處分) |
---|
未補足至 > 130 % | 準備執行斷頭 |
---|
T+3 日(開盤時) | 維持率仍 < 130 % | (無法處理) | 強制平倉(斷頭) |
---|
收到融資追繳通知怎麼辦?三招自救提高維持率
真的收到券商的追繳通知也別慌,你有兩個營業日的時間可以處理。方法主要有三種,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資金狀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下面的表格,我們直接比較這三種方法的優缺點:
處理方式 | 優點 | 缺點 | 適合誰? |
---|
方法一:存入現金 | 處理速度最快,不影響原有持股部位。 | 需要立即動用額外的現金流。 | 手上有閒置資金,且仍看好後市不想賣股的投資人。 |
---|
方法二:賣出部分股票 | 無需動用額外資金,手機APP就能操作。 | 可能被迫賣在不好的價位,實現虧損。 | 現金流較緊,或對部分持股信心不足,想藉機調整部位者。 |
---|
方法三:匯撥現股擔保品 | 無需現金,可保留原有融資部位。 | 流程相對較慢,且需要有其他未抵押的現股庫存。 | 有長期投資的現股部位,但短期現金不足的投資者。 |
---|
如何預防融資斷頭?給新手投資人的風險管理
與其被動地等券商通知,真正聰明的投資人會主動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避免融資斷頭的發生。
第一,要建立你自己的警戒線。不要等融資維持率低於 130% 才動作,把 145% 或 150% 當成你的內部警報,一到就該評估風險了。
第二,小心除權息的陷阱。股票除權息後,股價會等比例下修,這會讓你的股票市值瞬間蒸發,維持率也會跟著跳水。
很多新手投資人就是這樣,在無預警情況下收到追繳通知。
融資維持率與警示股、處置股的關係
當一檔股票價量波動異常,證交所會給它記上警告:先是列為「注意股」,如果情況持續惡化,就升級成「處置股」。
處置股最常見的限制,包括:
- 融資成數調降(例如從六成變成五成)
- 甚至直接暫停融資
簡單來說,這代表投資人想用槓桿買進這檔股票的門檻,瞬間被拉高了。
加碼攤平變得更困難,融資維持率也更難守住。
更麻煩的是,這些限制不會影響你 130% 維持率的公式,但會實際影響你能不能補倉、加碼或周轉。
所以用融資操作處置股,是在風險上疊加風險,投資人需額外謹慎。
融資維持率與期貨交易的關係
講到融資維持率,就不能不提期貨市場的另一套機制:保證金。
這兩者雖然商品不同,但本質都是在玩同一件事——用槓桿放大操作部位,同時控管風險。
你可以這樣理解:
- 股票融資:你拿出一筆自備款,券商借你錢,讓你買進更高總價的股票
- 期貨交易:你拿出一筆保證金,就能操作一口價值遠高於這筆錢的合約
看懂了嗎?兩者都是「用小錢操作大部位」,風險控管邏輯也非常相似。
只要你的本金(股票市值或期貨權益數)跌到無法支撐部位風險,下一步就是收到追繳通知,最後甚至會被強制平倉,也就是所謂的「斷頭」。
但本質上,它們的槓桿邏輯與資金風險節奏完全不同:
- 期貨的槓桿倍率遠高於股票融資
- 更重要的是,期貨有「每日結算」制度——每天收盤後,獲利會直接撥進帳戶,虧損也會立刻被扣款
簡單說,你可以把股票的融資維持率當成是期貨保證金的「新手村」版本。
邏輯一樣,但節奏更慢,風險更溫和。
融資維持率 FAQ:台灣投資人常見問題
Q:融資維持率現在是多少?如何查詢?
A:法規方面,台灣主管機關規定的「最低」融資維持率,目前就是 130%。個人方面,可以打開券商 APP,在「庫存」或「信用戶」裡找「整戶維持率」就能查詢到了,數字會隨股價即時跳動。
Q:融資維持率怎麼算?
A:融資維持率的計算公式為:(股票市值 ÷ 融資金額)× 100 % 。
其中,股票市值會隨股價每日變動,但向券商借的融資金額是固定的 。舉例來說,若一張股票總市值為 10 萬元,融資借款 6 萬元,當下的維持率就是 166 % 。
Q:融資維持率低於 130% 會怎樣?
A:當融資維持率在收盤後低於 130 %,券商會在隔天 (T+1 日) 發出「追繳通知」,投資人會有兩個營業日的時間處理 。如果在期限 (T+2 日) 前沒有將維持率補到 130 % 以上,券商就會在再隔天 (T+3 日) 開盤時,強制賣出帳戶中的股票,也就是俗稱的「斷頭」。
Q:融資斷頭是什麼?會賠錢嗎?
A:融資斷頭就是「被券商強制賣出股票,拿去還你跟他借的錢」。基本上一定會賠錢,因為券商只求能賣掉就好,通常是用市價甚至跌停價去掛單,所以賣出的價格通常都很不理想。
Q:香港的融資維持率規定,跟台灣一樣都是 130% 嗎?
A:完全不同。130% 是台灣主管機關規定的統一標準,這點是台股對投資人比較友善的地方。香港、美國等海外市場沒有統一標準,每家券商規定都不同。在香港做融資(孖展),一定要直接問你的券商追繳標準(Call Margin 水平)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