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2024年初那一刻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終於點頭放行了比特幣現貨ETF,這不只是一紙通過文件,而是正式為加密貨幣市場與傳統投資者市場之間打通任督二脈。
到了2025年,整個投資市場氣氛已經明顯不同。你會發現,不再是散戶在論壇上討論哪支幣會漲,而是機構投資者用數十億美元重新定義比特幣的價格。對我們台灣投資者來說,現在正是學會看懂全球資金流、研究台灣未來法規政策,並開始思考自己的比特幣ETF投資策略的最佳時機。
這篇文章,我想像個熟悉市場的朋友一樣,從比特幣ETF是什麼講起,一路聊到全球投資者市場戰況,最後帶你實際操作—台灣人該怎麼投資比特幣ETF?準備好了嗎?我們就邊喝咖啡邊聊吧。

你真的了解比特幣ETF嗎?
在投入資金前,最重要的事是搞清楚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工具,對吧?比特幣ETF聽起來很熟,但你知道它其實分成兩種?一種是比特幣現貨ETF,一種是比特幣期貨ETF,看起來差不多,實際上差很大。
很多投資者以為,只要買了ETF就等於參與比特幣漲跌,但不同的ETF底層結構,會直接影響你的投資報酬與風險。
現貨ETF vs. 期貨ETF,差在哪?
簡單來說,如果你是想穩穩追蹤比特幣價格,那現貨ETF就是首選;但如果你搞錯,選了期貨ETF,那就要小心一些隱形成本可能會吃掉你的獲利。
現貨ETF是直接持有比特幣,對應的ETF價格跟著比特幣現貨價格走,追蹤精準。
但期貨ETF是買期貨合約,而不是比特幣本身。每當期貨合約快到期,基金經理就要「換倉」,這就牽扯到「滾動成本」,而這個成本,在你不知不覺中,會慢慢把你的ETF報酬率吃光。
為什麼大家更愛現貨ETF?
說穿了,現貨ETF之所以被投資者推崇,是因為它有一種「踏實感」。
你買的每一份ETF,背後都真實持有比特幣資產,由像Coinbase Prime這類有合規背景的託管機構保管,連私鑰都幫你鎖得好好的,安全問題大大提升,特別吸引那些不想碰冷錢包又怕駭客的傳統投資者。
而且2025年SEC還預期開放「實物申贖」機制,意思是ETF可以用真幣兌換股票,效率大幅提升,也讓ETF市場的合規性邁進一大步。
期貨ETF的隱憂在哪?
還記得2021年ProShares推出比特幣期貨ETF(BITO)的時候嗎?那時候聲勢很大,但很快問題就浮現。
因為這種ETF是建立在期貨合約上,會受到基差風險與滾動成本影響。長期來看,期貨ETF幾乎都會落後於比特幣現貨價格。這也是為什麼一旦現貨ETF推出,市場風險上的資金就迅速撤離期貨ETF,轉向那些更貼近實際價格的現貨投資產品。
現貨與期貨ETF比較,差在哪裡?
如果你還在猶豫該買哪一種比特幣ETF,下面這張表會幫你一目了然。
特性 | 比特幣現貨ETF | 比特幣期貨ETF |
---|
底層資產 | 實體比特幣資產 | CME期貨合約 |
---|
追蹤精準度 | 高,緊密追蹤現貨價格 | 容易有轉倉成本與追蹤誤差 |
---|
成本結構 | 只有管理費 | 管理費 + 滾動成本 |
---|
2025年市場規模 | 約 1,370億美元以上 | 約 30億美元(持續下滑) |
---|
看到這邊應該很清楚了,現貨ETF更貼近比特幣的真實價格,而期貨ETF則常常被轉倉費拖累。如果你是長期投資者,現貨ETF會是更穩妥的選擇。

全球市場大戰,美國強勢領航
放眼全球,哪裡才是比特幣ETF市場的中心?答案毫無懸念:美國。
自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開放比特幣現貨ETF後,大量機構投資者湧入,不只推高比特幣價格,也重新洗牌整個ETF版圖。
美國ETF巨頭大車拼
在這場ETF之戰中,幾位金融大老搶佔了頭香:
- BlackRock(貝萊德)推出的 IBIT iShares-比特幣信託ETF是目前市場王者,規模與交易量都是第一。
- Fidelity(富達)的 FBTC 也快速追上,成為許多專業投資者的首選。
- Grayscale(灰度)原本的 grayscale bitcoin trust 也成功轉型成ETF,但因為1.5%的管理費偏高,開始面臨資金流出壓力。
來看看這些明星ETF的基本數據:
股票代號 | 發行商 | 資產規模(美元) | 管理費率 |
---|
IBIT | BlackRock | $867.9億 | 0.25% |
---|
FBTC | Fidelity | $247.5億 | 0.25% |
---|
GBTC | Grayscale | $218.1億 | 1.50% |
---|
ARKB | ARK 21Shares | $60.4億 | 0.21% |
---|
BTC | Grayscale Mini | $54.4億 | 0.15% |
---|
你會發現,現在的ETF市場不是在比誰最創新,而是在比「誰的管理費低、誰的流動性強」。這對投資者提供了絕對是好消息。

香港出招,亞洲的特色ETF登場
別以為只有美國厲害,香港在2024年也加入了這場ETF大戰,甚至有些地方還超前部署。
最亮眼的一點是:香港一開始就開放了實物申贖機制,這點甚至比美國更快一步。
另外,香港比特幣ETF還支援多幣別交易,無論你用港幣、美元、人民幣都能參與。這對亞洲投資者提供了超級友善,尤其是那些想投資產品又不想轉換太多貨幣的朋友。
但話說回來,香港的ETF目前規模較小、費用較高,還難以撼動美國市場的霸主地位。不過從區域性資金流來看,它確實是亞洲機構投資者的重要跳板。
歐洲與其他地區:別忽略ETN的風險
再來看看歐洲市場,雖然也有追蹤比特幣的金融產品,但多數都不是ETF,而是ETN(交易所交易票據)。
什麼是ETN?簡單說,它是發行銀行的債務工具,不是實際持有的資產。這表示除了要面對一般波動性,你還得擔心銀行萬一倒了怎麼辦。
所以如果你在歐洲或其他非主流市場買到的是ETN產品,一定要特別看清楚細節,這和美國、香港的ETF在安全問題與合規性上真的有差。
ETF資金流動,就是比特幣價格的方向盤
你有沒有注意到?只要哪支比特幣ETF出現大量資金流入,比特幣的價格就容易跟著往上衝;反之,資金流出,市場就容易出現修正。
2025年,這種現象越來越明顯。光是上半年,比特幣現貨ETF和以太坊ETF就吸引了超過百億美元的淨流入。
你知道這代表什麼嗎?這些ETF每天吸納的比特幣數量,已經遠超過全網礦工每天的產出,供需結構整個翻轉,對收盤價形成了超級支撐。
誰在買?誰在賣?鏈上數據不會騙人
從鏈上交易資料來看,2025年整體的籌碼變得越來越穩定。雖然一些對沖基金會趁高點套利出場,但大部分的投資者──包括散戶、長期玩家,甚至是機構投資者──都在持續加碼。
這代表什麼?代表比特幣市場的籌碼,正在從短期炒家手中,轉移到真正願意長期持有比特幣的持有者手中。這樣的結構轉變,才是真正健康的上漲基礎。
IBIT稱王,衍生品市場也一併吃下
說到ETF中的霸主,非BlackRock的IBIT莫屬。
不只是資產管理規模最大,IBIT在比特幣ETF的期權市場中,也佔了超過97%的未平倉合約。這種「現貨+衍生品」雙重稱霸,已經讓越來越多專業投資者加入戰局,帶動了ETF市場的流動性與價格表現。
這也讓追蹤比特幣的機構,越來越傾向使用ETF作為核心配置工具,形成強大的正向循環。
華爾街怎麼看比特幣ETF?
我們常說,市場看法會左右價格。但你知道嗎?當華爾街巨頭開口談論比特幣ETF時,他們說的不只是觀點,更是「指引」。
Larry Fink(BlackRock CEO)的預言
他認為,比特幣ETF的崛起,是「資產代幣化」的大時代開端。比特幣不只是投機工具,而是一種能對抗貨幣貶值、避險地緣政治風險的全球資產。
他甚至說,如果全球的主權基金都配置個2~5%,那麼與比特幣的未來優勢,價格衝上50萬或70萬美元不是夢。
Cathie Wood(ARK Invest CEO)的大膽預測
Wood姐則堅信,比特幣最終會像數位黃金一樣,被各國政府、企業、機構納入資產負債表。她甚至維持2023年就提出的超大膽預測:比特幣2030年有望上看150萬美元!
這些預測可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為全球專業投資者建立一個「合理的估值敘事」,讓他們敢放心地把資金投入。
台灣投資人怎麼參與這波比特幣ETF熱潮?
聊了這麼多,你可能會問:「那我們在台灣怎麼買得到?」
先說現況,台灣的法規還是偏保守。一般散戶投資者目前還無法透過國內券商買入海外比特幣ETF,只能靠專業投資者身分,透過複委託來操作。
2025年台灣法規開始鬆動了嗎?
其實,好消息已經出現。2025年4月,銀行公會正式向金管會建議開放透過銀行信託帳戶連結虛擬資產ETF。這代表什麼?代表台灣未來有可能會讓更多投資者合法地透過本地金融機構投資比特幣ETF。
雖然還沒定案,但方向很明確──合規性的門正慢慢打開。
台灣人買比特幣ETF,有這兩條路
雖然台灣投資者還不能像美國人一樣直接買,但其實現在你還是有兩種實用方法可以參與比特幣ETF市場。
一種是走複委託,一種是自己開海外券商帳戶,兩條路各有利弊,我們一個個拆給你看。
方法一:複委託 ── 適合資金較大、想省事的專業投資者
如果你是符合資格的專業投資者,那就可以透過像元大、富邦、國泰這些國內券商的複委託服務,直接投資海外的比特幣現貨ETF。
你只需要:
- 開戶(專業投資者資格要先符合)
- 存入台幣
- 券商會幫你換成美元去美股市場買ETF
優點是什麼?中文客服、資金在台灣銀行體系內,安全問題比較高。你不用擔心海外帳戶操作風險,也不用煩惱太多技術細節。
缺點嘛,就是手續費偏高,還只限特定投資者,門檻有點不親民。
方法二:海外券商 ── 自由、便宜、人人都能參加
另一條路,是開一個海外券商帳戶。這是我最推薦給台灣一般投資者的方式。
像 Firstrade(第一證券) 或 IBKR(盈透證券) 或是 Moneta Markets 億匯都是熱門選擇,不管你是不是專業投資者,都能註冊開戶。
流程大概是:
- 在線上開戶、上傳證件
- 用台灣銀行辦海外匯款
- 匯到你的券商帳戶後,就能開始買比特幣ETF
優點超多:零手續費、投資產品選擇多、不限資格,連以太坊ETF、貨幣ETF、甚至策略型ETF都能投。
缺點是:開戶流程稍微麻煩一點、客服大多是英文,還有你要自己處理一些海外所得稅相關的問題。
小提醒:匯款時記得跟銀行說你要「全額到行(OUR)」,這樣才不會被中間銀行亂扣錢。

稅務怎麼算?台灣人其實不用太擔心
很多人一聽到「海外券商」、「海外ETF」,就立刻想到「啊,那稅怎麼辦?」
別急,其實在台灣,只要你一年內的海外所得沒有超過100萬新台幣,你是完全免稅的,連申報都不用。
就算超過了,只要你整體基本所得額沒突破750萬台幣,一樣不會被課到稅。
這就是所謂的「最低稅負制」,它對一般投資者來說,其實相當寬鬆。只要你保留好交易紀錄與對帳單,就不太需要擔心什麼。
比特幣ETF之後,還有誰值得關注?
比特幣ETF大成功之後,下一個熱門話題就是誰會成為「第二位被納入ETF的加密資產」?
答案很明顯──以太坊。
以太坊ETF來了,還能「質押」賺收益?
以太坊跟比特幣最大不同,在於它可以staking(質押),這代表它不只是追蹤價格,還可以「產出收益」。
2025年,像BlackRock這些發行商開始申請讓以太坊ETF能參與質押。如果成功,這會讓以太坊ETF變成一種策略型ETF,兼具價格與利息收益,對投資者超有吸引力。
Solana會是下一個被納入ETF的幣種?
你一定聽過Solana(SOL)。它主打高速、低手續費,是很多加密貨幣應用的首選,發展速度非常快。
雖然目前監管單位對比特幣、以太坊以外的幣種(Altcoins)還比較保守,但隨著ETF成功的案例增加,市場風險普遍認為Solana可能就是下一位。
如果Solana現貨ETF真的獲批,絕對會吸引大量機構資金湧入,為SOL價格打開新一波上升空間。
2025年,你的比特幣ETF戰略是什麼?
現在的加密貨幣市場,早就不是以前那種炒短線、喊單的時代了。
我們正在走進一個機構主導、合規制度越來越清晰的新世代,比特幣現貨ETF不只是投資產品,而是正式進入全球資產配置的門票。
如果你是台灣投資者,現在正是重新思考「我要不要參與比特幣」的最佳時機。而且透過ETF這種合規、透明的方式切入,更能有效降低投資風險與操作難度。
給你的行動建議
想參與這波金融革命,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風格與資金規模,選擇最適合的策略:
如果你是長期投資者
選擇費用低、流動性高的ETF,例如:
- IBIT(BlackRock)
- FBTC(Fidelity)
然後透過海外券商,設定定期定額買入,用時間去平滑市場波動性。這種方式適合建立長期比特幣資產部位,不用擔心短期價格震盪。
如果你想分散風險
把比特幣ETF當作你整體投資組合的1%~5%,利用它與傳統資產低相關性的特性,來優化你的報酬/風險比。
這種配置方式很適合希望穩健增長,但又不想錯過比特幣潛力的投資者。
比特幣ETF常見問答
Q1:比特幣ETF和直接持有比特幣有什麼差別?
A:ETF最大的優勢是方便且安全性高。你不用自己保管私鑰、不用擔心錢包被駭,只要透過券商帳戶就能交易,像買股票一樣簡單。直接持有雖然多了一點主控權,但也多了不少風險與操作細節。
Q2:現貨ETF和期貨ETF差在哪裡?該怎麼選?
A:簡單一句話:長期投資選現貨ETF,期貨ETF當參考就好。
因為期貨ETF有基差風險與滾動成本,長期下來往往會落後比特幣現貨價格。而現貨ETF是真實持有比特幣資產,追蹤價格更準、成本也更低。但如果真的想要開槓桿,也可以使用2倍做多比特幣策略ETF(BITX)來投資。
Q3:台灣散戶能不能買比特幣ETF?
A:目前透過國內券商複委託的管道,只開放給專業投資人。但你可以自己申請海外券商帳戶(例如 Firstrade、IBKR),這些平台對全球投資者都開放,手續費更低、選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