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市場裡,美國公債(U.S. Treasury Securities, 簡稱美債)可以說是最受關注的投資工具之一。不論你是剛開始接觸投資的新手,還是已經在規劃資產配置的老手,這個「美國政府發行的借據」都有你值得了解的地方。
對台灣投資人來說,常見的問題包括:「美債到底是什麼?」「怎麼買?」「買了風險高嗎?會賺嗎?」本文會用最實際、口語的方式帶你搞懂美債的定義、種類、優缺點與購買方式,讓你在面對這項國際級資產時,不再一頭霧水。

美債是什麼?簡單理解它的角色與重要性
美債就是美國政府為了籌錢而發行的債券,說白了,就是政府跟你借錢,承諾之後會還你本金,還會按期給你利息。這些錢通常拿去補財政赤字、推動經濟政策或建設項目。
那為什麼全球投資人這麼愛買美債?因為它被認為是「幾乎最安全」的投資之一。美國經濟夠大、信用好,再加上這個市場夠大、流動性也高(意思就是想買想賣都有人接手),所以不只一般投資人,連各國央行、退休基金都會買。
但這不代表它完全沒風險。美債雖然信用風險很低,但還是要注意利率風險(利率變動會影響債券價格)、匯率波動、還有通膨風險等。舉例來說,美國在2011年還被標普調降了主權信用評等。雖然不是違約,但也提醒我們:連美債也不是完全沒事的。
美國升息會怎麼影響美債?
當美國升息時,市場上新的債券利息會變高。這會讓舊的債券變得比較沒吸引力,價格就可能下跌。
簡單說就是:
- 如果你早早買了舊債券,遇到升息,帳面上可能會虧;
- 如果你是升息之後才買債券,就有機會買到便宜的價格、領到比較高的利息。
但要注意,利率什麼時候升、什麼時候降,市場變化很快,所以在買債前,還是要多了解一下整體經濟狀況,避免買在高點。
美國公債有哪些種類?選擇前你該知道的差別
美國公債(美債)依照期限長短和設計方式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種:
短期國庫券(T-Bills)
到期時間在一年以內,這種債券沒有定期配息,是以折價方式發行。簡單來說,你用低於面額的價格買入,到期拿回全額,中間的價差就是你的收益。因為期限短、波動小,非常適合有短期閒錢想暫時停放的人。
中期國庫票據(T-Notes)
期限約 2~10 年,每半年配息,到期返還本金。像是 10 年期國債,是全球觀察利率走向的重要參考。適合想要穩定領息、有中期資金規劃的投資人。
長期國庫債券(T-Bonds)
期限超過 10 年,常見的是 30 年期。跟 T-Notes 一樣是半年配息、到期還本金,但因為時間拉長,對利率變動更敏感,價格波動也比較大。如果你預期利率未來會下降,這類長債在中途賣出時可能會有不錯的資本利得空間。
抗通膨債券(TIPS)
這種債券是為了對抗通膨而設計的。和一般債券不同的是,它的本金會根據美國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也就是說,當通膨上升,你的本金會跟著變多,連帶影響利息金額(因為利息是照本金算)。這有助於你維持資產的實質購買力。不過,如果通膨很低甚至轉為通縮,這類債券的表現可能不如預期。
總表整理
種類 | 期限 | 收益方式 | 主要風險 | 適合對象 |
---|
T-Bills | 一年內 | 折價買進、到期拿回面額 | 利率波動影響小 | 有短期閒錢、想暫時停泊資金的人 |
---|
T-Notes | 2~10 年 | 每半年配息、到期還本金 | 中度利率風險 | 想穩定領息、有中期規劃的人 |
---|
T-Bonds | 10 年以上(常見 30 年) | 每半年配息、到期還本金 | 利率風險高、價格波動大 | 看好利率會降、想布局長期資本利得的人 |
---|
TIPS | 各種年期都有(5年、10年、20年) | 本金與利息會隨通膨一起調整 | 通膨走低時,報酬可能較不吸引人 | 擔心通膨影響資產價值的人 |
---|

投資美債的優勢
為什麼美債會被視為「安全」投資?
首先,美債的安全性主要來自其發行主體:美國政府。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擁有穩定的稅收來源與極高的還債信譽,因此其違約風險極低。這也是為什麼每當市場震盪或經濟前景不明朗,資金往往流向美債,讓它成為典型的「避風港資產」。
固定收益:對現金流有需求的族群特別關注
投資美債的一大特色是能獲得固定的利息收入。多數美債每半年會支付一次票面利息,這對於想要穩定現金流的退休族或保守型投資者來說是個重要考量。只要持有到期,還能100%取回本金。
另外,如果在債券價格上漲的時候出售美債,也可能帶來資本利得,這部分收益會隨市場利率、通膨預期等變動,因此具備一定靈活性。
高流動性:要進要出都方便
美債市場是全世界最活躍的債券市場之一,每天交易量龐大。這表示不管你是想買入還是提前變現,都相對容易操作,流動性高是一大優勢。
資產配置與分散風險的角色
與股票市場的波動相比,美債的價格波動性相對較低,因此可以在整體投資組合中發揮「穩定器」的作用。特別是在股市下跌時,美債價格可能因避險買盤而上漲,達到「一漲一跌」的反向走勢(反週期性),有助於降低整體風險。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專業投資人會透過美債來平衡風險承受度、鎖定部分穩定回報。
固定利息與資本利得:兩種思維,不同策略
美債的收益主要來自兩個來源:固定的票面利息(coupon)與可能的資本利得(capital gain)。但這兩種收益特性適合不同類型的投資人:
- 如果你打算持有到期、鎖定利息收入,那應該看的是票面利率;
- 如果你打算中間交易、賺取價差,那更應該關注殖利率與債券價格波動。
了解自己是「領息派」還是「價差派」,會直接影響你該選擇的商品與持有方式(例如個別債券 vs 債券ETF)。
美國公債殖利率怎麼算?
殖利率,就是你買債券後能賺到多少報酬。
算式是:債券配的利息 ÷ 當前價格 × 100%
舉個例子,如果一張債券每年給你 50 美元利息,現在市價是 1000 美元,那殖利率就是 5%。
但如果這張債券價格變便宜,比如跌到 900 元,你拿到的利息還是 50 元,但殖利率就變高了(5.56%)。所以:
殖利率就是這樣反著走的。
什麼叫殖利率倒掛?
殖利率倒掛,就是短期債券的利息比長期債券還高。這在正常情況下很少見,因為一般來說,借錢給政府借得越久,風險越大,利息(殖利率)應該也要越高。
但如果市場認為短期經濟會出問題,很多人就會搶長期債券,長債的價格就漲、殖利率就降,這時就可能出現倒掛。
特別常拿來觀察的是「10 年期債券」和「2 年期債券」的殖利率差。如果 10 年期殖利率比 2 年期還低,就代表市場對未來幾年不太樂觀,這常被當作經濟衰退的警訊。
投資美債的風險有哪些?三大要素不可忽視
即便美債再怎麼穩,也並非「完全無風險」。下面這三項是美債投資者特別需要注意的潛在風險: 
1. 利率風險:價格會隨市場利率反向波動
當市場利率上升時,舊有債券的價值會下降;當利率下降時,債券價格則可能上升。持有期間越長的債券(如20年以上)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越高。這種風險對打算中途賣出債券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2. 匯率風險:台灣投資人換匯時需特別小心
美債以美元計價,當美元兌新台幣貶值時,可能讓你的實質報酬被吃掉。即使債券本身表現良好,若換回新台幣時匯率不利,也會影響最終獲利。
3. 信用評級與流動性風險:極少發生,但不代表不會
雖然違約風險低,但歷史上美國政府也曾遭降評(如2011年S&P將美國從AAA降至AA+)。這提醒我們,即使是主權債,也有信用風險概念。另外,在極端市場情況下,部分特定債券也可能出現賣不掉的流動性風險,雖然較少發生在美債市場。
台灣投資人買美債的三種方式:直接買、基金、ETF 怎麼選?
投資管道 | 投資門檻 | 配息稅務 | 流動性 | 適合族群 |
---|
直接買美債 | 較高 | 票息免美國預扣稅 | 中等 | 想要持有到期、鎖利息的中長期投資人 |
---|
債券型基金 | 低 | 視基金地而定 | 中 | 想交由專業操作、分散風險者 |
---|
台灣債券ETF | 低 | 無美國預扣稅 | 高 | 小資族、新手、希望靈活買賣者 |
---|
美國債券ETF | 低 | 30%預扣稅 | 高 | 熟悉美股交易、重視波段價差者 |
---|
備註:所有 ETF 的風險等級皆為 RR3,代表中等風險,配息月份不同也可能影響你的現金流規劃。
結語:投資美債不只是「穩」,而是策略選擇的一環
美債的確是一種較穩健的資產,但是否適合你,還是要看你的資金規模、風險承受度、投資目標,以及對稅務的理解。
無論你選擇直接買債券、基金還是 ETF,建議先釐清以下幾件事:
- 我是想鎖定固定利息?還是想交易價差?
- 我能接受多少投資金額門檻?
- 稅務差異會不會影響我的實質報酬?
- 我重視操作彈性,還是更偏好長期持有?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都值得在做決策前仔細思考。
常見的美債投資問題,一次幫你解答
這裡整理了一些大家在投資美債時最常問的問題,用簡單的方式說清楚講明白。
Q1:美債有哪幾種?差別在哪裡?
美債主要按照期限長短分為幾種。短期的叫國庫券(T-Bills),一年內會到期;中期的叫國庫票據(T-Notes),大約是兩年到十年;長期的則是國庫債券(T-Bonds),時間超過十年。還有一種比較特別的,是會隨通膨調整本金的抗通膨債券,也就是 TIPS。
Q2:殖利率是怎麼算的?
計算方式其實不難,就是用債券的票面利息除以你買進時的價格,再乘上百分之百。因為票面利息是固定的,而市場價格會波動,所以殖利率會跟著變動。這個數字可以幫助你評估這張債券的整體報酬率,不只是看它配多少息,也會反映你可能賺到的價差。
Q3:人在台灣,要怎麼買美債?
目前主要有三種做法。第一種是透過海外券商,像是 Firstrade 或 IB,直接買進美債。第二種是透過銀行或基金平台投資債券型基金。第三種是買債券 ETF,這種在台灣和美國都有掛牌的商品可選。
Q4:台灣人買美債會被課稅嗎?
這要看你是怎麼買的。若是直接買美國公債,通常利息不會被美國政府課稅。但如果是買美國發行的債券 ETF,那它的配息會被預扣三成的股息稅。至於台灣投信發行的美債 ETF,則不會被課這筆稅。另外,如果你的海外所得一年超過新台幣一百萬元,還是要在台灣報稅,列入基本所得額。
Q5:債券 ETF 和直接買美債,有什麼不一樣?
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投資方式和稅務處理。債券 ETF 買賣靈活,門檻也比較低,適合想要簡單操作或分散風險的人。不過,它的配息若是來自美國發行,就會被扣稅。直接買美債的門檻較高,操作比較麻煩,但好處是可以持有到期拿回本金,而且利息通常不會被課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