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掌握市場情緒的變化方向?那你應該認識 Put Call Ratio(P/C Ratio)。這個指標不只是選擇權市場的「情緒溫度計」,更是許多專業投資人用來觀察籌碼動向與趨勢轉折的關鍵工具。
從定義來看,P/C Ratio 是透過賣權(Put)與買權(Call)之間的交易量或未平倉量的比值,來判斷市場整體情緒偏向樂觀還是悲觀。這個數字不會告訴你市場會不會馬上反轉,但它提供的,是一種「市場真實想法」的側寫——往往比價格本身更早反映潛在壓力或支撐的位置。
從實務經驗來看,當 P/C Ratio 高於平均水位、甚至接近歷史極值時,代表市場可能過度恐慌,反而接近止跌區;反之,當比率過低,市場可能過於自信,短期修正風險上升。這也是為什麼資深投資人很重視這個指標的趨勢變化,而非單日數值。
尤其在台灣選擇權市場日益活絡的背景下,P/C Ratio 已經不是專業機構才會用的工具。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只要掌握基本解讀邏輯與搭配觀察方式,它就是一個能幫助你洞察市場氛圍、建立風險意識的實用指標。

Put Call Ratio 是什麼?從基本觀念開始
想理解 Put Call Ratio(P/C Ratio),我們得先從選擇權的兩大核心工具說起:買權(Call Option)與賣權(Put Option)。
- 買權(Call Option) 是一種合約,讓你可以在約定的時間內,用特定價格「買進」某項資產。一般來說,會買 Call 的人,對市場是偏樂觀的,預期資產價格會上漲。
- 賣權(Put Option) 則是讓你可以「賣出」資產的權利。買 Put 的人通常認為市場會下跌,或是想透過它來替手上的資產部位避險。
這兩種選擇權的交易行為,正是 P/C Ratio 的觀察重點。
Put Call Ratio 怎麼算?背後的邏輯很簡單
Put Call Ratio 的計算方式,就是把賣權的交易數據除以買權的數據,形成一個比率:
P/C Ratio = 賣權數據 ÷ 買權數據
這個比率的高低,反映了市場的整體情緒:
- 如果比值偏高,代表市場上買進賣權的人比較多,普遍情緒偏空。
- 如果比值偏低,代表市場對買權較有興趣,情緒傾向樂觀。
但這個「比值」要看哪種數據來算?這就牽涉到兩種不同的計算方式。
兩種版本:成交量 vs. 未平倉量,你該看哪一種?
Put Call Ratio 常見的計算方式有兩種,分別對應不同的觀察面向:
1. 成交量版本(Volume P/C Ratio)
- 計算方式:當日賣權成交量 ÷ 當日買權成交量
- 反映的:當天市場的交易熱度、情緒偏向
- 特性:屬於短線觀察工具
2. 未平倉量版本(Open Interest P/C Ratio)
- 計算方式:賣權未平倉量 ÷ 買權未平倉量
- 反映的:市場資金實際投入與中長期布局
- 特性:屬於中長線觀察工具
指標類型 | 資料來源 | 解讀觀念 |
---|
成交量 PCR 值 | 當日交易量比(Put ÷ Call) | 偏短線、反映即時情緒 |
---|
未平倉 PCR 值 | 合約未平倉比例(Put ÷ Call) | 偏中長線、觀察資金布局與籌碼穩定度 |
---|
哪一種更值得參考?答案是未平倉量版本
雖然成交量可以讓你知道當天市場偏多還是偏空,但它容易受到短期投機交易的影響。例如,日內交易者進進出出,可能造成大量交易量,但這些部位通常當天就結束,對後面的市場影響有限。
相對地,未平倉量代表的是投資人仍持有、尚未結清的契約。這些合約背後,是實際投入的資金與對未來行情的判斷。因此,它更能反映出市場「籌碼面」的真實情況。
學術研究與實務應用普遍顯示,未平倉量的 Put Call Ratio 比成交量版本更具預測效果 。這說明了對於判斷中長期趨勢,反映「資金真實佈局」和「投資人對未來行情承諾」的未平倉量,提供了更為可靠的訊號。
成交量版 vs. 未平倉量版:一張表搞懂差異
特性項目 | 成交量版 | 未平倉量版 |
---|
計算方式 | 當日賣權成交量 ÷ 買權成交量 | 賣權未平倉量 ÷ 買權未平倉量 |
---|
反映時間 | 當日市場行為,偏短線 | 中長期市場情緒與資金配置 |
---|
預測效果 | 僅提供即時參考,預測力有限 | 更具預測力,能輔助中長期趨勢判斷 |
---|
應用目的 | 觀察當下市場熱度、偏多偏空 | 分析行情支撐、壓力與情緒轉折可能性 |
---|

為何 Put Call Ratio(PCR)常被視為反向指標?
這背後的邏輯,其實來自群體心理學與市場非理性行為。當市場情緒過度偏向單一方向,無論是樂觀或悲觀,都容易產生「極端值」。而這些極端 p/c ratio 值,往往反映市場即將反轉的訊號。
舉個例子:
- pcr 值超過 1.5:代表賣權(Put)交易明顯大於買權(Call),市場情緒極度悲觀。
- pcr 值低於 0.2:代表市場過度樂觀,買權大量交易,股價已可能透支利多。
在這種極端情緒下,行情常常「提前反轉」。因為該賣的都已經賣出,或該買的都已進場。這正是 PCR 值成為「反向指標」的心理學基礎。
Put/Call Ratio 對照表:數字怎麼看?情緒怎麼解?
Put/Call Ratio 數值範圍 | 市場情緒解讀 |
---|
落在 0.7 到 1 之間 | 市場相對中性,投資人態度偏觀望,沒有明確方向,多空勢均力敵 |
---|
小於 0.7(偏低) | 市場偏樂觀,投資人看漲情緒高,屬於多頭氛圍,但也可能過熱 |
---|
大於 1(偏高) | 市場轉為悲觀,Put 部位明顯增加,投資人擔心下跌風險,有可能是恐慌或反彈前兆 |
---|

這張圖是來自台灣期貨交易所(TAIFEX)的官方網站,顯示的是台指選擇權的 Put/Call 比率統計表。主要列出每日的賣權與買權的成交量與未平倉量,並換算成比例,幫助投資人觀察市場情緒的變化。
這些數據在實務上有兩大用途:
- 觀察情緒強弱:如果賣權未平倉比例明顯升高,代表市場有較強的避險需求,可能對行情保守看待。
- 反向訊號研判:當 Put/Call 比例過高或過低時,往往代表市場情緒達到極端,也就是所謂的反向指標訊號出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期交所的這份統計表有兩個特色:
一是同時提供成交量與未平倉量的比率數據,讓短線與中長線的市場結構都能掌握;二是數據每日更新,對於進行期權操作、指數交易與波段研判的投資人來說,是非常實用的參考資料。
美國市場的 P/C Ratio 如何應用?
在美國市場,如 CBOE(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公布的指數與個股選擇權 PCR 值,已被廣泛納入技術分析工具中。許多交易者會將10 日均線視為情緒濾波線,當 PCR 值突破或跌破均線,常被視為潛在轉折訊號。
你也可以使用 Excel 將資料匯入並繪製走勢圖,將 PCR 值與大盤指數疊圖觀察。

這張圖幫我們把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的「Put/Call 比率」(藍線,取10日平均)和 S&P 500 指數(紅線)從 2013 年到 2025 年的走勢拉在一起,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兩者的關係。
那這張圖在說什麼?我們來拆解一下重點:
先看藍線:Put/Call Ratio 是什麼?
這條線基本上是用來看市場情緒的溫度計。
- 如果比率高於 1,代表市場上買「賣權」(Put,對未來悲觀)的合約比買「買權」(Call,看漲)的多,氣氛偏悲觀。
- 當這個比率飆到 1 以上時,市場其實有點過度悲觀了——這時候反而可能快要落底反彈。
- 相反地,如果比率低於 1,代表大家偏樂觀、看多居多,這時候要小心市場可能漲過頭。
再來看紅線:S&P 500 指數
這條線代表美股整體的表現。從圖上看得出來,這十幾年大致是往上走的,但碰到一些重大事件(像是疫情)也會明顯下跌。
圖上標的時間點和大事也很有參考價值:
還記得 2020 年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嗎?市場整個陷入恐慌,Put/Call 比率瞬間飆高,大家都在搶著買看跌的選擇權避險,情緒可以說是炸鍋了。結果 S&P 500 果然大跌,不過隨著情緒慢慢冷靜下來,股市也一點一點地漲回來。
這樣的情況,其實不是第一次發生。從整體來看,每次大跌之前,Put/Call 比率通常都會先急升,像是一種預警信號;而當比率掉得太低,代表大家過度樂觀的時候,也要小心市場是不是準備要反轉往下了。
📌延伸閱讀推薦:美式選擇權到底怎麼玩?什麼時候提前履約最划算?這篇【美式選擇權玩法解析與交易策略全攻略】帶你掌握實戰訣竅,少踩交易大坑!
結論:善用 Put Call 比率,看懂市場情緒的溫度計
說真的,對我來說,Put Call 比率最大的價值,不在於它是什麼高深的統計數據,而是它能夠直接反映市場情緒和恐懼程度——就像是一支你隨時能掏出來測試市場溫度的溫度計。
這篇文章不只是解釋指標怎麼算,更是希望透過其他圖表、數據、延伸文章等資訊,讓你能夠真正把這項技術工具用起來,不再只是看不懂的數字,而是可以實際幫助你決策的方法。
投資人都希望在混亂的市場裡抓住一點邏輯,而我認為 Put Call 比率就是其中一個少數能讓你「看清方向」的指標。懂得善用它,等於為你的策略裝上一雙能提前嗅到氣氛轉變的鼻子。
每一筆選擇權的交易背後,都不只是價格高低,而是一整個市場的情緒縮影。了解這一點,就能讓你在投資中更從容、更有信心。
常見問答 FAQ:關於 Put/Call Ratio,你可能會想知道的事
Put/Call Ratio 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大家都在看?
所謂的 Put/Call Ratio(簡稱 PCR),其實就是一個用來看市場現在心情怎麼樣的比率。怎麼算呢?很簡單,就是把賣權(Put)的交易量拿來除以買權(Call)的交易量。這個數字其實很實用,可以幫你快速判斷現在市場的氣氛是偏保守(比較悲觀、看空),還是偏樂觀(看多)。
很多投資人都會盯著這個指標在看,因為當大家情緒太過頭,不管是太悲觀或太樂觀,市場就有可能要來個轉折。換句話說,PCR 就像是一個幫你測市場「情緒溫度」的工具。
PCR 數值越高越好,還是越低越好?
沒有一定要高或低「才好」,要看你想判斷什麼。一般來說,PCR 數值越高,代表賣權變多,市場情緒偏向悲觀;越低則代表看多的力道較強。有趣的是,這個指標常被當作反向訊號使用:當大家過度悲觀,市場反而可能見底;過度樂觀,則可能回跌。所以看的是情緒的「極端程度」,不是絕對數值。
要用成交量還是未平倉量來看 PCR?差在哪?
這兩個都可以看,但重點不同。如果你在意的是當天市場的短線情緒,就看成交量版本;如果你想判斷資金在中長期的佈局方向,那未平倉量(Open Interest)版本更值得參考。因為成交量反映的是當日的交易動態,但未平倉量代表投資人願意「把部位放著不走」,這通常比較能看出真正的態度。
可以單靠 Put/Call Ratio 做交易決策嗎?
建議不要單獨使用。PCR 是非常有價值的情緒指標,但它的預測性比較偏向「提示訊號」,不是精準的進出場工具。你可以把它當作一種「市場溫度計」,搭配其他技術指標(像是 K 線型態、移動平均線、VIX、MACD、RSI 等)一起使用,才能提高判斷的準確度,降低誤判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