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是什麼?他不只是你平常去銀行換外國貨幣時才會用到,其實他也是一個龐大的投資市場。
外匯交易這幾年在台灣愈來愈夯,不少人除了投資股票、ETF,也開始接觸外匯市場。不過,在你真的下第一筆單之前,有件事很值得先搞懂外匯市場的「時間規則」。

外匯市場是怎麼運作的?為什麼時間這麼重要?
簡單來說,外匯交易就是買賣不同國家的貨幣,像是你覺得美元會升值,就會透過外匯經紀商買進美元、賣出另一種貨幣,賺取即期匯率的差價。這類交易大多是在線上平台進行,快速又方便。
不過跟股票市場不同,外匯市場是一個全球市場,由於各大時區的金融市場輪流開市,整體呈現24小時不間斷的交易特性。從台灣時間週一早上2點(雪梨市場)一直持續到週六凌晨5點(紐約市場收盤),僅在週末休市。
為什麼要在意外匯交易的交易時間?因為每個時段的市場流動性不一樣,挑對時間進行外匯交易,不只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還能提高成功的機會。選錯時間,市場冷清、波動小,反而容易誤判方向。

全球外匯交易時段(2025年最新整理)
根據最新資料,全球主要外匯市場的開盤時間如下(以台灣/北京時間,夏令時間計算):
- 雪梨(悉尼)市場:02:00 ~ 12:00
- 東京市場:07:00 ~ 16:00
- 倫敦市場:14:00 ~ 23:00
- 紐約市場:20:00 ~ 隔天 05:00
這些時段就像接力賽一樣,讓全球投資者隨時都能參與這個龐大的貨幣市場。
不過,不同交易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差異很大,例如倫敦市場(歐洲市場)是目前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外匯市場,美洲市場的紐約盤(美國市場)則是一天中的收尾階段,但依然保持高度波動性。

亞洲市場:雪梨、東京市場介紹
我們就用台灣時間來看整個外匯市場的節奏吧。最早開盤的是澳洲的雪梨,大約凌晨兩點開始,到中午十二點收盤。這段時間市場還算清淡,屬於暖身階段。
接著早上八點亞洲的東京市場接棒,持續到下午四點左右。這個時段通常是亞洲交易者活動最頻繁的時間,尤其是像日圓、澳幣這些貨幣,波動會比較明顯。
歐洲市場:倫敦市場介紹
下午兩點開始,歐洲的倫敦市場就登場了,一直到晚上十一點。這段時間市場變得更熱鬧,因為歐洲的交易量本來就大,而且有不少人會提前卡位準備美國市場的行情。

美國市場:紐約市場介紹
真正進入高峰期,是從晚上八點到隔天清晨五點,也就是紐約市場的時間,這時倫敦和紐約的開盤時間會重疊幾個小時,通常被認為是一天當中最火熱的時段,幾乎各大貨幣對都會有不小的波動。
如果你使用的是像 Moneta Markets 億匯這類國際外匯經紀商,平台也會根據夏令/冬令時間有不同的開盤安排。例如夏令時間週一早上 06:05 開盤,週六凌晨 04:00 收盤;並於每日清晨 12:30~13:00 進行短暫休市。
台灣時間該怎麼抓最佳交易時段?
既然外匯市場是24小時不間斷,那麼對身在台灣的投資人來說,應該選什麼時間進行交易才最有利?答案是:「兩大交易市場重疊的時段」通常是市場最活絡、最有交易機會的時候。
台灣時間來看,推薦這三個熱門時間為:
- 早上 7 點至中午 12 點:澳洲市場與東京市場重疊,適合交易日圓、澳幣等亞太貨幣。
- 下午 2 點至 4 點:亞洲市場尾盤接上歐洲倫敦盤開盤,市場流動性增加,新聞消息也多,適合操作歐元、英鎊。
- 晚上 9 點至 11 點:倫敦與紐約市場重疊,為全日交易最熱區段,特別適合交易 歐元兌美元 eur usd、英鎊兌美元 gbp usd、美元兌瑞士法郎 usd chf等主要貨幣對。
若你平常白天上班、晚上才有空看盤,以上所列舉的外匯交易的時間會是你絕佳的選擇。
根據過去經驗,想要提高交易效率,不是花更多時間看盤,而是選對時間出手。在市場最活躍的時候行動,不但能讓你的策略更容易奏效,也能減少在價格不動時苦等的無力感。而這些「重疊時段」,正是你進場的最佳時機。

全球主要外匯市場交易時間(台灣時間對照)
對於台灣的外匯交易者來說,掌握各大外匯市場的開盤與收盤時間,對於制定交易策略至關重要。特別是不同市場在夏令與冬令期間的開盤時間會略有差異,了解這些時段不僅能提升交易效率,也有助於避開流動性低的時段。
以下是全球四大外匯市場的交易時間整理(以台灣時間 UTC+8 為基準):
雪梨(Sydney)市場
- 主要貨幣對:AUD(澳幣)、NZD(紐幣)
- 冬令時間:早上 5 點到下午 2 點
- 夏令時間:約早上 4 點到下午 1 點
- 市場特性:這是全球第一個開盤的外匯市場,交易量相對較小,流動性也比較低,通常被視為市場熱身階段。如果週末期間有重大消息,週一雪梨開盤時常會出現「跳空」的情況。
東京(Tokyo)市場
- 主要貨幣對:JPY(日圓)、AUD(澳幣)
- 不分夏令與冬令,時間為早上 7 點至下午 4 點
- 市場特性:身為亞洲的金融重鎮,東京盤時段日圓相關貨幣交易特別活躍。整體波動較為穩定,適合偏好低風險策略的交易者。
倫敦(London)市場
- 主要貨幣對:EUR(歐元)、GBP(英鎊)、CHF(瑞士法郎)
- 冬令時間:下午 4 點至隔日凌晨 1 點
- 夏令時間:下午 3 點至午夜 12 點
- 市場特性:倫敦盤是全球成交量最大的市場,交易最為活躍,流動性也最高。這個時段承接亞洲盤的收尾並開啟歐洲交易,歐元與英鎊通常波動較大。
紐約(New York)市場
- 主要貨幣對:USD(美元)、CAD(加幣)
- 冬令時間:晚上 9 點到隔日早上 6 點
- 夏令時間:晚上 8 點到隔日早上 5 點
- 市場特性:這個時段是市場波動最劇烈的高峰期,經濟數據發布頻繁,特別是在與倫敦市場重疊的幾個小時內,被許多交易者視為「黃金交易時段」。
小提醒:夏令與冬令時間的調整時間每年略有不同,大多發生在 3 月與 11 月之間,實際時間以您使用的外匯平台公告為準。掌握這些變化,有助於你避開錯過重要行情的風險。
哪些時間點比較不建議交易?
不是每個時間都適合出手,有些時段反而要特別小心:
交易量、流動性低的時候
像週一清晨剛開盤的雪梨市場,交易量還沒起來,流動性低,容易有價格劇烈跳動但成交困難的情況。還有週五晚上接近收盤時,也容易出現突發消息或機構平倉,市場波動變大、方向不明。
假日
像是平常週五晚和週日晚。週五晚大家忙著收倉、週日晚則是市場剛開週準備進場,這兩個時間因為流動性低,很容易出現「缺口」。
也就是開盤價和前一收盤價差距很大的情況,如果你剛好持有倉位,結果行情一開就跳過你的停損,那損失可就大了
遇到國定假日也是一樣,市場上大多數交易員放假去,盤面冷清、波動異常,這時進場風險比平常大。
重大經濟指標發布前後
另外像是非農就業數據這類重大經濟指標發布的前後,常常會出現「行情暴走」的現象,尤其是對新手來說不太容易應對,最好避免硬碰硬。
台灣人怎麼參與外匯交易?有哪些注意事項?
目前在台灣參與外匯市場的方式已非常便利。多數外匯交易平台支援中文介面、入金出金流程簡單,只要通過 KYC 驗證就能開始進行交易。
不過選擇外匯經紀商時要特別注意是否受到正規監管(如英國 FCA、美國 NFA、澳洲 ASIC 等),避免遇到高手續費或平台不穩等問題。
此外,了解平台提供的即時報價、客戶服務品質,點差收多少等基本資訊,也都是外匯市場參與者應該納入考量的交易成本。
如果真的不知道要使用哪些外匯經紀商,可以看我們過去做的評測,從中挑選幾家適合你的平台,像是前面提到的 Moneta Markets 億匯,或是 Vantage FX 都是實測下來非常不錯的平台。

外匯保證金 vs. 銀行換匯:搞懂時間差,才不會搞錯平台
很多剛接觸外匯的新手常會把「外匯保證金交易」跟「去銀行換外幣」混為一談,尤其是在查詢交易時間時容易搞混。其實,這兩種交易完全不同,不論是操作方式還是交易時間,差異都很大,搞懂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去銀行換外幣(現鈔或電匯)
那你走的是傳統銀行的流程。像是到玉山銀行、台灣銀行等實體分行換美元、日圓、歐元等等,這種操作受限於銀行的營業時間。通常是 週一到週五上午 9:00 到下午 3:30,而且只能在營業日、營業時間內處理。
如果你是做外匯保證金交易(CFD 槓桿交易)
那你用的是線上經紀商平台,例如本站推薦的外匯經紀商。你參與的是全球外匯市場,這個市場不像銀行那樣有「開門關門」時間,它是每週五天、全天候 24 小時運作的。從台灣時間週一清晨(雪梨市場開盤)一直到週六清晨(紐約市場收盤),都能隨時進出市場,不需要排隊、不看銀行有沒有開門。
2025 年的交易趨勢與建議
進入 2025 年,外匯市場的變化比過去更快、更精密。對於想穩健參與市場的人來說,除了掌握技術面和基本面,還有一些新的趨勢跟觀念也該納入你的交易思維。
自動化交易、機器人交易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自動化交易越來越普及。以前你可能要整天盯盤、手動下單,但現在很多平台都已經導入 AI 技術或是自動化工具,可以根據事先設定好的策略自動幫你出手。
這對於平常上班忙碌,沒辦法全天候盯著市場的人來說,真的省下不少時間,也能減少情緒干擾。

個人化策略
再來是個人化策略的興起,每個人風險承受度不一樣,交易風格也不盡相同,有人偏好穩穩賺,有人則喜歡挑戰高波動的機會。
現在的交易平台愈來愈懂你,會根據你的過往操作行為、資金規模,甚至是操作頻率,幫你設計出比較符合你節奏的策略選項,這樣做起來也會比較自在、比較不容易「交易過頭」。
風險控管
不過,不管市場怎麼進化,有一個原則永遠不會變,就是風險控管。再怎麼看好某個趨勢、再怎麼有把握,也千萬不要把大部分資金壓在一筆交易上。
比較保守的做法是每一單風險控制在 1~2% 的資金範圍內,遇到獲利時再搭配「追蹤止損」,這樣才不會眼看帳面獲利結果回吐光光。
適度槓桿
而在這波越來越容易開槓桿的環境下,也要記得適度使用槓桿。雖然現在平台給的槓桿動輒 100 倍、200 倍,但槓桿越高、風險也會成倍放大。
根據過往經驗,我們通常建議抓在 10 倍到 20 倍左右就好,這樣操作起來既靈活,也不至於被一點行情反轉就掃光保證金。
持續學習
最後還有一點很重要:持續學習。市場不是一成不變的,像是利率政策、各國央行的態度、甚至是交易工具和規則,每年都有可能出現新變化。不要以為學完技術分析就結業了,持續追蹤新知,才不會跟市場脫節。
像是追蹤最新的國際情勢、新聞等,或是了解每個貨幣的用法,像我也是開始交易外匯之後才知道原來每個月日期是5或0的日子(例如:1/15、2/20),是日本企業的資金結算日,所以這些時候他們對美元的需求會增高,這也是一個交易機會。
簡單說,2025 年的外匯市場已經進入「高效率時代」,你不一定要做得多、做得快,但你一定要做得「對」。有好的工具、正確的觀念,再加上一點耐心跟紀律,才是真正穩健長久的交易之道。

總結:選對時間、抓準節奏,才是真正的交易效率
不論你是剛接觸的新手,或已經在市場上操作一段時間的投資者,懂得掌握外匯市場的交易時間,就等於掌握了進場的節奏。挑對時段出手,不只增加勝率,也能降低交易成本。
想要在外匯交易市場穩定獲利,記得結合自己的作息、目標與策略,搭配可靠的外匯經紀商、控制好槓桿與風險,才能真正走得長久。想了解更多外匯教學、交易策略與平台比較,歡迎參考我們的延伸閱讀內容。
外匯交易時間常見問題
Q1:台灣的週六、週日可以交易外匯嗎?
不行,因為全球主要的外匯市場在週末都會休市,所以台灣時間的週六和週日是無法進行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市場會在週一清晨隨著雪梨市場的開盤重新啟動。不過需要注意,有些中東地區的市場在週五休市、週末反而開盤,加上加密貨幣市場是全年無休的 24/7,但這些並不屬於傳統的外匯交易範疇。
Q2:哪個時段的外匯市場波動最大?
對台灣的交易者來說,市場最活躍、波動最大的時段是「倫敦與紐約市場重疊」的時間,也就是台灣時間的晚上 8 點到凌晨 12 點左右。這段時間交易量極高,流動性最好,熱門貨幣對的點差也會相對縮小,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
Q3:哪些國定假日會影響外匯市場的開盤與流動性?
當美國、英國、日本或歐洲等金融重鎮碰上國定假日時,外匯市場的交易量通常會大幅下降,市場流動性變差。以下是假期中常見的幾個例子:
– 元旦(1月1日)
– 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
– 美國獨立日(7月4日)
– 聖誕節(12月25日)
這些日子市場可能不會完全關閉,但交易活動極為稀少,點差會變大,較不適合進場操作。如需了解完整的 2025 年休市日,可參考 NYSE 或其他主要交易所的官方日曆公告。
Q4:什麼是外匯市場的「跳空」?為何經常發生在週一開盤?
所謂「跳空」,就是週一的開盤價格與上週五的收盤價之間,出現明顯的價格落差。這種情況多半是因為週末雖然市場休市,但可能發生了重大政治或經濟事件,影響了市場預期。當市場在週一重新開盤時,過去兩天累積的市場情緒會瞬間反映出來,造成價格劇烈波動。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週末持倉會有較高風險,因為跳空的方向和幅度往往難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