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讓每個國家的貨幣都動蕩不安,而歐元則是逆勢上漲的貨幣之一。
為何歐元會如此強勢?歐元過去歷史低點是多少?今天這篇文章就要來完整介紹。
歐元歷史低點是多少?從歷史低點跌到0.82美元強勢上漲
還記得嗎?歐元剛千禧年附近走得真的是跌跌撞撞。2000年左右,歐元對美元曾經跌到歷史最低點0.8225美元左右。當時整個歐元區的經濟結構還沒打穩,政策配套也不夠,市場對這個新貨幣沒什麼信心,匯率自然一路向下。
而歐元對台幣的歷史低點則是在今年2025年4月21日,歷史低點為每1新台幣約0.0268歐元。
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尤其最近幾個月,歐元對美元強勢回升,匯率漲勢明顯,讓不少投資人重拾信心。這背後除了基本面改善,還跟德國的財政政策改革密切相關。作為歐元區的主力,德國穩了,整個歐元自然穩起來。
德國政策帶動市場信心,歐元轉強有底氣
為什麼德國的政策這麼有影響力?因為德國是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它的財政健全與否,會直接反映在歐元的基本面上。這波改革動作明確,市場對歐洲整體經濟的穩定性也更有信心,甚至開始預期歐洲央行(ECB)短期內不會急著降息,這對歐元就是一大利多。
同時,歐元區上季的經濟成長數據也比原本預估更強,這不但強化了市場信心,也進一步拉抬歐元。資金看到基本面變好,當然願意加碼買進。美國銀行、花旗等機構也陸續調升歐元匯率預測,甚至喊出明年底上看1.2美元的目標價。
💡經驗分享:我自己今年操作美元指數的時候,就因為太相信Fed會硬撐不轉鴿,結果錯過美元貶值帶來的機會,黃金多單也提早獲利了結,錯過了一段報酬。這波行情也讓不少投資人重新思考美元的估值與風險。
美元貶值背後的主因:川普的關稅政策與政策不確定性
反觀美元這邊就有點慘了。從今年開始,美元指數一路往下滑,搞得很多投資人開始閃躲美元資產。其實這波美元貶值,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一直變來變去,尤其那套關稅政策根本像在玩跳棋,市場當然會怕,對美國整體政策的信心也就越來越不穩。
而政策的不確定性就是市場最怕的東西,資金自然會往風險較低的貨幣與資產移動。現在美元面臨的處境是,信心不足、利率政策轉向、經濟成長放緩。
甚至連聯準會(Fed)自己都說,貿易政策對美國經濟有實質影響,有可能需要降息來對抗經濟衰退風險。這樣的局勢,也讓美元貶值的趨勢更加明顯。
技術面來看,美元目前在KDJ指標上也呈現長期超賣狀態,但價格卻還沒止跌,代表市場對美元仍持續偏空。
💡個人觀點:在川普的關稅政策還未確定前,美元還是偏弱勢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一路下滑,跌幅不小。主因就是川普政府的貿易與關稅政策搞得不確定性超高,讓市場對美元這個全球儲備貨幣的信心明顯下降。
再加上聯準會(Fed)也釋出可能降息的訊號,就是想穩住美國經濟,但這也讓美元承受更多貶值壓力。
所以在各個國家完成跟川普的談判前,我還是暫時維持美元弱,黃金避險需求強的看法。
歐洲股市估值低,美國股市不確定,資金怎麼流動?
現在市場資金開始轉向歐洲,其實背後邏輯蠻清楚的。
第一,歐洲股市估值相對低,吸引力自然上升;第二,歐洲很多企業的收入來自歐元區以外,分散風險能力比較強;第三,全球資金對歐洲的配置本來就偏低,現在剛好是一波補位的好時機。
相對來看,美國股市最近麻煩不少。川普對聯準會主席鮑爾的言論頻頻引發市場對央行獨立性的疑慮,再加上科技股走弱、加權指數下修,整體波動明顯加劇。在這種局勢下,投資人轉向避險資產是很自然的事。
黃金就因此受惠不少,近期價格突破3400美元,創下新高。避險需求明顯上升,也成為美元走弱、股市波動之下的另一個亮點資產。
央行進退兩難:美元貶值帶來的挑戰與機會
美元貶值雖然對美國政策是一種壓力,但對一些新興市場來說反而是一個喘息機會。例如越南、印尼、土耳其等國的貨幣對美元仍持續創低,但若美元繼續貶值,這些國家的外債壓力會有所緩解,對央行來說或許也能創造一點降息空間來刺激經濟。
不過這背後的風險也不少。因為當本幣持續貶值、外資流出,新興經濟體還是會面臨資金鏈吃緊的壓力。
投資策略與啟示:如何因應匯率與市場波動?
歐元這波從低點翻身,不只是漲回來這麼簡單,更像是一次現場教學,教你怎麼讀懂市場在想什麼。不管是經濟數據的表現、政策的風向,還是資金怎麼移動,最後都會反映在匯率上——市場不會跟你多說話,但它會用價格告訴你答案。
如果你是長線投資人,這裡有幾個建議:
1. 選股看歐洲大型企業
歐元區內的跨國企業,有不錯的海外收入組成與抗波動能力,值得列入觀察名單。
2. 避險資產不能少
黃金還是建議留一點部位,市場不確定性一高,避險資產的角色就會變得重要。
3. 佈局 ETF 或基金分散風險
像 MSCI 歐洲指數這種ETF,蠻適合拿來當投資組合的補強選項。它不只可以搭上歐元升值的順風車,還能同步卡位歐洲股市回升的行情,等於一檔打兩個機會點。
4. 降低對美股單一集中度
美股波動加劇,科技股漲跌幅變大,投資時要設好停損機制。
結語:聽懂匯率說的話,才能做對資金配置
匯率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數字,它反映的是經濟實力、政策預期、市場信心與資金動向的綜合結果。歐元能從歷史低點翻身,不是偶然,而是背後一連串經濟與政策條件轉好所推動的。
投資從來不是只看報酬率,更多時候是在各種不確定性中找出相對穩定的機會。而懂得「聽市場說話」的能力,就是讓你在波動中活下來的關鍵。
歐元歷史低點常見問題(FAQ)
Q1:歐元歷史最低點是多少?為什麼會發生?
A:歐元最慘的時候是在2000年,剛上路沒多久就跌到對美元只剩下0.8225左右。那時歐元區經濟還不穩、政策也沒到位,市場對這個新貨幣沒啥信心,匯率自然就往下走。
Q2:歐元從歷史低點反彈的關鍵是什麼?
A:簡單說,就是歐元區慢慢站穩腳步了。德國出手做財政改革,帶動整體信心回升,加上歐洲央行不再那麼急著降息,還有經濟數據比大家預期好,這幾個點加起來,讓歐元漲勢撐得住。
Q3:現在歐元還有升值空間嗎?
A:還是有機會,只是要看美元那邊表現。如果美國政策繼續不確定、聯準會真的走向降息,歐元自然就有空間往上走。而且很多資金也開始轉進歐洲市場,後續還是值得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