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貨幣圈中真正掀起金融變革的,其實是背後那股無聲卻強大的去中心化浪潮——而 Uniswap 和它的治理代幣 UNI 幣正是浪潮的核心之一。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UNI幣是什麼」時,總以為它只是一種可用來交易的代幣。但事實上,持有 UNI,就像是拿到一張參與未來金融系統規則制定的門票。它不只是資產,更是一種話語權的象徵。
要真正懂 UNI 的價值,你得先走進 Uniswap 的世界。這篇文,我們就來拆解這個被視為 DeFi 龍頭的協議,從運作邏輯、代幣用途,一路看到它的未來可能性。

UNI 幣的核心亮點
1. 治理代幣,不是交易代幣
UNI 不是拿來炒價的代幣,而是作為 Uniswap 協議的核心,不只是一種加密資產,更是它去中心化治理結構的關鍵部分。
持有 UNI,就能參與決策、投票,影響平台的未來走向。代表用戶不只是使用者,更有機會一起決定Uniswap未來怎麼走。
2. 屬於社群的資產
UNI 一開始就設定為「社群擁有」。超過六成的代幣分配給社群,特別是 2020 年那場經典空投,讓早期用戶直接變成協議的「股東」。
3. 建立在以太坊上,使用門檻低
UNI 是 ERC-20 代幣,能與 MetaMask 等主流錢包無縫整合,操作直覺、不需要額外學習成本。
4. 潛在收益機制:費用開關
目前 UNI 並不直接發放分紅,但如果未來「費用開關(fee switch)」開啟,UNI 持有者就有機會共享協議的部分收入。
UNI 的價值不在短期挖礦報酬,而在於「誰能決定這個平台的未來」。換句話說,UNI 是社群主權的象徵,擁有它,就有投票的權利。

為什麼 Uniswap 改變了交易遊戲規則?
傳統交易所,像是幣安或 MAX,你得先把錢存進平台錢包,由他們幫你撮合買賣。聽起來方便,但風險你也清楚:萬一平台出事,你的資產可能一去不返。
Uniswap 不一樣。它完全去中心化,沒有中間人。你用 MetaMask 一接,就能直接交易,錢始終在你手上,不用交給任何人保管。
而且,任何項目只要符合標準,都可以在 Uniswap 上架代幣交易對,不需要等審核、不需要付上架費。這像不像一個開放的市集?誰都能擺攤,誰都能買賣。
這種「非托管」、「無需許可」的設計,正是 Uniswap 能快速崛起的關鍵。它把控制權還給了用戶,也挑戰了傳統金融的運作邏輯。
延伸閱讀:
中心化交易所雖然使用體驗好、流動性高,但也伴隨著資產託管與平台風險,甚至可能面臨破產風險。近年不少案例提醒我們:選擇交易平台前,更該先了解最壞情況時資產是否能受保護。深入了解:交易所破產時,我的加密資產會怎樣?
Uniswap 的交易模式有什麼特別?
傳統交易所有個「訂單簿」,買家掛單、賣家掛單,價格對上了,交易才成立。但問題來了:如果市場冷清,掛單稀少,你想買卻買不到,怎麼辦?
Uniswap 用了一套完全不同的解法——自動做市商(AMM)。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個由智能合約管理的「交易水池」。
每個池子裡放兩種代幣,比如 ETH 和 USDT。你想用 ETH 換 USDT,只要把 ETH 放進池子,系統就會根據一個數學公式(x \* y = k)自動算出你能拿回多少 USDT。
這些池子裡的錢從哪來?來自全球自願參與的「流動性提供者」。他們把代幣放進池子,就能賺取交易手續費,這個行為,也叫「流動性挖礦」。
簡單說,AMM 模式讓交易不再依賴買賣雙方的即時撮合,而是靠資金池持續提供流動性,讓市場永遠有價可循。
UNI 幣能做什麼?不只是投票這麼簡單
很多人誤以為 UNI 可以用來支付手續費,其實不是。在 Uniswap V2 或 V3,交易費用是用交易對的代幣支付的,跟 UNI 無關。
那它的價值在哪?兩個字:治理。
每當協議有重大變動,像是調整手續費率、推出新功能,或決定怎麼使用社群金庫的資金,提案都會丟到治理論壇上。誰能投票?就是 UNI 持有者。
就像股東會一樣,你持有越多 UNI,說話分量越重。這就是去中心化治理的核心精神——平台由使用者共同擁有、共同決策。
而更值得關注的是「費用開關」。目前這功能關著,但如果未來社群投票通過,Uniswap 可以從每筆交易中抽取一小部分費用,進到協議國庫。
這些錢有可能回饋給 UNI 持有者,甚至設計成質押獎勵。一旦實現,UNI 就不再只是投票權,而是真能產生被動收益的資產。

UNI 幣空投是什麼?代幣怎麼分?
UNI 總量固定為 10 億枚,四年內釋放完畢。它的分配方式,可以說是加密史上最具話題性的一次。
60% 給社群、21% 給團隊、18% 給投資人、剩下給顧問。乍看普通,但關鍵在於「社群」怎麼定義。
2020 年 9 月,Uniswap 突然宣布向所有曾使用過平台的錢包空投 400 枚 UNI。一夜之間,超過 25 萬地址收到代幣,很多人連自己有資格都不知道,醒來就變「有幣階級」。
這次空投,不只是為了獎勵早期用戶,更是一場對手的精準反擊。當時 Sushiswap 正用高額挖礦獎勵吸引 Uniswap 的流動性,簡直是典型的「吸血鬼攻擊」。
Uniswap 選擇不跟風提高獎勵,而是把協議所有權直接送出去。這招高明在哪?它讓社群立刻站出來支持自己擁有的平台,反而鞏固了根基。
如果你想查誰拿了最多 UNI,或是追蹤流通狀況,可以直接上 Etherscan 查閱合約資料,一切都寫在鏈上,透明無法造假。
Uniswap V3 的大殺招:集中流動性
多數文章講到 AMM 就停了,但真正讓 Uniswap 脫穎而出的,是 V3 版本推出的「集中流動性」。
在 V2,流動性提供者把資金平均灑在整個價格區間。但你想想,USDC 和 USDT 幣值幾乎都鎖在 1 美元上下,那價格跑到 10 美元或 0.1 美元的機率有多高?幾乎沒有。
這代表什麼?代表大部分資金根本用不到,白白浪費資本效率。
V3 改變了這一切。它允許你「自訂價格區間」提供流動性。比如你想為 WBTC/ETH 提供資金,可以設定只在當前價格的 ±10% 範圍內生效。
這樣做的好處是,你的資金會被更密集地運用,每單位資本能賺取的手续费大幅上升。官方數據指出,最高可提升資本效率達 4000 倍。
這就像原本你在整條街上隨便開店,現在你可以選人潮最多的商圈精準佈點。雖然操作更複雜,需要判斷價格走勢,但報酬也更高。
正因如此,許多大型做市商紛紛轉向 V3,進一步拉開 Uniswap 與其他 DEX 的差距。這項創新,不只優化體驗,更築起了一道難以跨越的護城河。

在台灣怎麼買到 UNI 幣?
對台灣用戶來說,入手 UNI 幣有兩條路:走中心化交易所,或直接上 Uniswap 兌換。
方式一:用新台幣直接買(適合新手)
如果你想用最簡單的方式進場,推薦選擇台灣合規平台,像是 MAX 或 ACE。
流程很直覺:註冊、完成身分驗證、入金新台幣,然後搜尋「UNI/TWD」交易對,輸入數量下單就完成。
優點是介面熟悉、支援本地支付,遇到問題也有客服能問。對剛接觸 crypto 的人來說,這是最安全的起點。
方式二:用錢包在 Uniswap 兌換(適合進階用戶)
如果你已經有 MetaMask 之類的加密錢包,也持有 ETH 或 USDT,可以直接上 Uniswap 官網操作。
步驟一樣簡單:連接錢包、選擇輸入幣種與目標幣種(UNI)、確認匯率與手續費後送出交易。
整個過程幾分鐘內完成,且資產直接進你自己的錢包,不用擔心交易所風險。唯一的門檻是需要懂一點基本操作,以及支付以太坊 Gas 手續費。
兩種方式各有優缺,端看你對資產掌控的偏好與技術程度。

UNI 幣未來如何?值得投資嗎?
作為 DeFi 領域的指標性項目,Uniswap 的地位難以動搖。它長期佔據 DEX 交易量榜首,生態活躍度也領先群雄。
但投資不是看熱度,而是看本質。我們來拆解它的潛力與風險。
三大潛力亮點
- 市場領導者地位:無論是交易量、流動性深度或用戶數,Uniswap 都是業界天花板。
- 技術持續領先:從 V3 的集中流動性到未來可能推出的 V4 模組化架構,團隊創新力道強勁。
- 費用開關預期:一旦社群同意啟動,UNI 有機會從「治理代幣」升級為「收益型資產」,這是極大的價值催化劑。
三大潛在風險
- 智能合約風險:即使經過多次審計,DeFi 協議仍可能因漏洞遭攻擊,歷史上的案例不在少數。
- 競爭壓力不小:Curve 專攻穩定幣、PancakeSwap 擁抱 BNB Chain,各據山頭,市場瓜分持續加劇。
- 監管不確定性:美國 SEC 對 DeFi 是否屬於證券的態度模糊,萬一被歸類為證券,可能影響全球上架與運作。
總結來說,UNI 不是短線炒作標的,而是適合長期觀察
延伸閱讀:
雖然 DeFi 提供了更多自由與創新空間,但智能合約一旦出錯,損失往往難以追回。如果你偏好由監管機構把關、具備專業資安與客服體系的交易環境,MonetaMarkets 是不錯的選擇之一。
👉看看 MonetaMarkets 如何提供受監管、更安心的交易體驗
UNI 幣常見問答FAQ
Q:UNI 幣的創辦人是誰?
UNI 並沒有所謂的單獨創辦人。它是 Uniswap 協議的一部分,由前西門子工程師 Hayden Adams 領軍的團隊所推出。真正重要的是,這個項目從第一天就強調去中心化,創辦團隊僅佔少數代幣,真正控制權在社群手上。
Q:UNI 幣是什麼?有什麼用處?
UNI 是 Uniswap 協議的治理代幣。簡單來說,只要你持有 UNI,就能參與社群決策──包括投票、提出提案、調整手續費比例、或決定流動性獎勵等。它不是拿來支付或交易的代幣,而是象徵你對這個去中心化協議的一部分「所有權」。
Q:UNI 幣總共有多少?會一直增發嗎?
UNI 一開始發行 10 億枚,分四年逐步解鎖,分配給社群、團隊、投資人與顧問。從發行滿四年(約 2024 年 9 月)開始,每年會固定增發 2%,作為治理與生態獎勵用途。截至 2025 年 10 月,大約有 6.3 億枚 UNI 已經在市場上流通。
Q:在 Uniswap 提供流動性會有風險嗎?什麼是無常損失?
會。最大風險就是「無常損失」——當你提供的兩種代幣價格出現大幅偏離,你取出資金時的總價值,可能會低於你原本持有不動的狀況。
舉例來說,你存入 ETH 與 USDT,結果 ETH 大漲三倍,系統會自動調整池內比例,導致你拿回的 ETH 變少。這不是資金消失,而是相對價值損失。提供流動性前,務必評估資產波動性。
Q:UNI 幣未來如何?值得長期投資嗎?
UNI 被廣泛視為 DeFi 領域的藍籌資產,地位類似傳統市場的台積電。它的前景與 Uniswap 是否能持續創新、應對競爭密切相關。
不過,加密市場波動極大,任何投資都不能保證報酬。建議你先搞懂運作機制,評估自身風險承受度,再決定是否投入。記住:最好的投資,是建立在理解之上的選擇。
Q:在台灣怎麼安全買 UNI 幣?
對多數人而言,最安心的方式就是在金管會核准的本土交易所購買,例如 MAX 或 ACE。支援新台幣入金、身分驗證完善,安全性和便利性兼具,適合剛入門的投資者。
Q:UNI 幣的價格是怎麼決定的?
和所有資產一樣,價格來自供需。但支撐 UNI 的因素更複雜:包括 Uniswap 的交易量、協議收入潛力、社群治理參與度、整體 DeFi 發展趨勢,以及市場對「費用開關」的預期。
當更多人相信它未來能帶來收益,需求就跟著上升。這也是為什麼重大治理提案公布時,常伴隨價格波動。
Q:Uniswap 和 Sushiswap 有什麼不一樣?
Sushiswap 最早是從 Uniswap 分叉出來的項目,架構相似。關鍵差異在於代幣模型:SushiSwap 從早期就讓 SUSHI 持有者能分享協議 fees,更像傳統的「分紅機制」。
Uniswap 則選擇穩紮穩打,先建立規模與技術優勢,再逐步開放收益分配。兩者哲學不同,一個激進、一個保守,各有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