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港幣兌美元(USD/HKD)在1美元兌7.78~7.79港元之間浮動,與9月底相比波動幅度非常小,穩定於聯繫匯率區間(7.75~7.85)內,沒有明顯貶值或升值趨勢。港幣兌新台幣(HKD/TWD)在10月初也維持在1港幣兌3.91~3.92台幣間波動,與前一月相較變化甚小,顯示兩地幣值皆趨於平穩。港幣兌人民幣的匯率目前為0.9149,過去一週波幅也非常有限。
整體來看,雖然中美經濟持續波動、外部金融環境不確定性提高,但港幣近月以來表現平穩,聯繫匯率體系維持穩健。
資金流與利率:穩定但暗藏挑戰
資金面方面,港元同業拆息(HIBOR)近期全線向上。10月6日,一個月HIBOR報3.58667%,比9月底上升超過7點子,達到近一週新高。隔夜HIBOR也升至3.7675%,全線拆息與貸款利率走高,反映資金成本轉貴,主要因為美國聯儲局維持高利率,拖累亞洲區流動性。市場普遍認為,短時間內港元利率將維持高位。
銀行結餘方面,截至10月6日,香港銀行體系結餘約541億港元,屬於低位,顯示資金面偏緊,而美元與港元利差也處於負值,一度報-0.5889%。這些變化會影響:
- 美國10月是否繼續暫停加息
- 美中貿易、地緣政治是否升溫
- 香港IPO市場能否續熱
都將左右港元流向和利率走勢。
股市、樓市與IPO:亮點與隱憂並存
港股在10月延續9月溫和反彈,大市於低位出現輪動,主力指數在小幅上下波動,整體升幅有限,多為1%~2%區間。不過,科技股反彈明顯,部分板塊吸引資金,但升勢不廣泛,新一輪增長動能仍待觀察。
IPO市場方面,2025年前三季共有66隻新股上市,較去年同期成長46.7%,合共集資達1823億元,年增幅超過2.2倍。其中75%新股上市首日「贏錢」,比去年同期改善許多。寧德時代(3750)及紫金黃金國際(2259)是帶動集資的主要動力。有會計師行預測,全年港股IPO集資可望達到2800億元新高。
樓市部分,受到高息環境壓抑,樓價持續穩中偏弱,整體交投氣氛仍屬偏淡。買家入市態度審慎,且供房壓力增加,市場等待減息信號。
匯率對生活的實際影響
匯率波動雖然不大,但對經濟及民生仍有潛在影響。
- 消費物價:港幣兌主要外幣變動有限,進口商品及生活物資價格未見明顯變動。超市物價與匯價同步性低,預期10月港人日常開支穩定。
- 房貸成本:HIBOR走高帶動房貸利率上揚,對浮息按揭用戶有壓力,雖目前市場多主打定息按揭。
- 出國與理財:出國港人須留意自家貨幣兌換成本。匯率暫時偏穩,有助規劃旅遊及海外置業、留學等開支。
10月三大觀察重點
- 美國聯儲局政策:若美方在10月明確偏鴿,將有利亞洲資金流與港元穩定。
- 資本流向:需密切留意銀行結餘及同業拆息動態,判斷資金壓力與利率前景。
- 消費與樓市表現:關注H股板塊、房市成交,衡量消費與投資信心走勢。
小結:穩中帶觀望,理性為上
10月港幣表現穩定,外匯環境雖有不確定因素,但聯繫匯率制度及充裕外匯儲備仍是重要支撐。未來仍須留意外部地緣政治、美元與人民幣走勢,繼續保持審慎與理性,切勿因短線波動而作出過激反應。
總結來說,港幣短線穩中有變,投資與理財關鍵在於審慎部署和風險管理。

誰在背後操控港幣台幣走勢?超簡單解密!
簡單解釋:港幣HKD的匯率為三大力量所主導:美國聯準會、台灣經濟基本面、香港與中國的關係。
力量一: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
美國聯準會永遠是影響各國貨幣匯率的一大原因。為什麼呢?因為港幣跟美元是綁定的兄弟(聯繫匯率制度),所以美國聯準會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直接決定港幣的強弱。

力量二:台灣自身的經濟實力與資金流向
台灣的經濟實力,直接決定了台幣的強度。
出口,特別是科技業:台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當全球對AI晶片的需求火熱:台積電(TSMC)、鴻海(Foxconn)這類企業的訂單接到手軟,賺回大把美元。這些美元最終要換回台幣發薪水、投資設廠,對台幣的需求暴增,就會推升台幣匯率。
外資動向:外資是台幣匯率最直接、最敏感的溫度計。當外資看好台股,大量匯入資金買股票時,台幣就會升值;反之,當外資撤出時,台幣就會面臨沉重的貶值壓力。你可以把外資的每日買賣超,當成台幣的即時戰況報導。

力量三:香港的經濟狀況與中國大陸的連結
港幣雖然有美元當靠山,但自身的經濟狀況還是會影響港幣匯率。

2025下半年港幣台幣走勢展望:三種情境與應對建議
港幣不若其他商品貨幣如澳幣、紐幣等等,港幣的穩定性向來為人所稱道,但外匯市場裡還是充滿疑雲,我們外匯交易者仍然要試圖透過現有的線索,猜測港幣台幣未來的走勢,以做好準備面對變化。
以下我整理了三種可能的情境,幫助投資人了解港幣台幣未來可能的走勢。
情境 | 關鍵驅動因素 | 對港幣/台幣匯率的可能影響 | 應對建議 |
---|
基準情境(最有可能發生) 溫和降息 vs. AI續強 | 1. 美國聯準會(FED)如預期在年底前溫和降息1-2次。 2. 台灣AI產業出口維持強勁,但成長放緩。 3. 香港及中國大陸經濟平穩築底。 | 港幣因美元走弱而稍稍偏軟,但台幣因經濟支撐而穩健。 匯率可能在 3.90 ~ 4.05 之間區間震盪。 | 手上有港幣需求(旅遊/學費),我會採取分批換匯的策略,分散風險。若非剛需,則會持續觀察,不急於一次換完。 |
台幣強勢情境 降息加速 vs. 經濟超車 | 1. 美國通膨數據超預期下滑,FED加速降息。 2. 台灣科技業接到意外大單(如Apple新產品熱銷),外資大幅流入。 3. 中國大陸推出強力刺激政策,但效果不彰。 | 美元、港幣大幅走弱,而台幣因基本面強勁而升值。 匯率可能跌破 3.90,朝 3.80 靠近。 | 這會是換港幣的最佳時機。果我有計畫去香港,可以在此時大量換匯。對於投資者來說,台幣資產會變得非常有吸引力。 |
港幣強勢情境 升息再起 vs. 風險升溫 | 1. 美國通膨意外反彈,市場預期停止降息,甚至再次升息。 2. 全球或區域地緣政治風險顯著升高,避險情緒主導市場。 3. 台灣出口或內部需求意外降溫。 | 避險資金湧向美元,帶動港幣大幅走強;台幣等新興市場貨幣則面臨貶值壓力。 匯率可能突破 4.05,挑戰 4.10 或更高。 | 可以暫緩將港幣換成台幣的計畫,甚至會考慮將部分台幣資產轉換為美元或港幣來避險。此時去香港旅遊或消費會變得比較昂貴。 |
外匯交易的重點是相對強弱,操作外匯時可別忘了!

我可以如何投資港幣?
想要學習投資外匯,在現在這個時代其實已經非常容易了!去銀行開外幣帳戶,用網路銀行就能輕鬆買入外幣,南非幣(ZAR)、美金(USD)、澳幣(AUD),甚至瑞典克郎SEK其實都能輕鬆入手,但如果你想要更靈活的交易方式,可以考慮看看所謂的差價合約交易。
本站透過實際使用,在有第一手真實經驗的情況下,詳細評測了各大外匯交易商,幫助讀者篩選出最安全、最划算的外匯交易商,讀者可以參考我們的外匯交易商評測,來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外匯交易商,並透過外匯交易商來實際投資港幣。

附錄:港元歷史小知識
在香港,不同面額的錢其實都有自己的「外號」,有些還滿有趣的。 像是10元紙幣最花俏,舊版顏色偏青綠,大家就叫它「青蟹」;後來換成彩色設計後,就變成「花蟹」;再到現在的塑膠版本,又被叫「膠蟹」。 那個「蟹」字其實就有點像是綽號那種感覺,大家這樣叫叫就變成默認的講法了。
100元叫「紅衫魚」,因為紅色嘛;500元叫「大牛」,這是因為早期一張滙豐的500元鈔票上有一隻大水牛圖案;1000元面額最大,顏色金金的,所以就叫「金牛」,延伸自「大牛」的說法。
硬幣也有外號,大的會叫「大餅」。 而錢的金額也有一套本地人的說法,比如一元會說「蚊」,十元是「草」或「條」,一百元叫「一舊水」,一千元可能會說「撇」或「1K」,一萬元叫「一皮」、「一雞」,而一百萬元則是「一球」。 如果是汽車行業這種金額比較大的,就會講「個」或「粒」,像「三十五萬」會講成「卅五個」這樣。
香港通膨,物價上漲,過去曾經回收小面額的硬幣(辰砂)
說到這些硬幣,我就想到我阿姨以前跟我分享過一段故事。她住在香港,有一次打電話跟我聊天的時候,她就講到「辰砂」這個詞,我一開始還以為她在講什麼中藥,結果原來是香港人拿來叫那些最小面額的硬幣,比如一毫、兩毫、五毫那種。 她說那時候家裡很多這種小銅幣,根本用不到,因為現在買東西哪有人還會找那種小面額的錢? 她笑說:「我袋入面啲硬幣,全都係‘辰砂’,出街冇人要收啦。」
她還特別提到,因為這些錢太小了,加上這幾年物價漲得兇,通膨一來,根本就買不到什麼東西了。 像買杯奶茶也都十幾二十元起跳,根本輪不到用這種一毫兩毫的輔幣。 而且現在電子支付那麼方便,八達通、支付寶、信用卡,大家都直接掃碼,不太用現金了,更別說是找這種零頭的錢。
後來她看到有新聞說,金管局出動兩台「流動硬幣收集車」到各區巡迴,讓市民可以把這些用不到的硬幣換成紙幣或直接加值到八達通卡。 她說她那時也去排了一次隊,把家裡積下來的一堆硬幣都拿去換掉,心裡還鬆一口氣,終於不用再帶著那堆「辰砂」出門了。
她那次還說,香港《硬幣條例》雖然規定這些硬幣是法定貨幣,但其實商戶收不收是他們自己決定的,沒辦法強制。 而銀行如果要換硬幣,也可能會收手續費,搞得大家更懶得用。
總之,這些小硬幣現在就有點像歷史遺跡,明明是錢,但又幾乎沒什麼人想用,最後還得靠政府出手處理。
港幣台幣走勢相關問題
港幣的歷史匯率向來都這麼穩定嗎?
港幣自1983年採「聯繫匯率制度」,由金管局維持 1 美元≈7.75–7.85 港元的兌換區間,波動極小;但在1950 年代至1983 年曾掛鉤英鎊及短暫浮動,匯率一度大幅起伏,並非始終穩定。
我可以怎樣得知港幣匯率的相關資訊?
各大財經新聞,如國內的鉅亨網,或是國外的fxstreet,都有外匯交易的相關資訊可以參考,也可從中找到港幣台幣走勢的相關資訊。
港幣可以去哪裡換?
台北可至台灣銀行、兆豐銀、國泰世華等大型銀行臨櫃換匯,或桃園、松山機場的外幣櫃台即時兌換現鈔;抵港後可於機場、大型商場、中環與尖沙咀的許可找換店(如 Travelex、永亨)或任何銀行櫃檯換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