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是什麼?在這個匯率動盪不安的年代,如果你還不知道匯率是什麼,那你恐怕與投資市場脫節很久了,再不然就是你其實只是個剛踏入外匯市場的新手。
你不用太擔心,這篇文章就是專門為你而寫,接下來本文將會花2分鐘的時間,帶你輕鬆了解什麼是匯率,並告訴你換匯的好撇步,看完這篇文後,你就可以大膽地宣稱你對外匯市場已經有一定理解了。
匯率的本質:一種貨幣換另一種貨幣的價格
匯率指的就是,一種貨幣兌換成另一種貨幣的價格。
想像一下,你走進一家「貨幣商店」(也就是銀行),你想用你手上的「新臺幣」去買國外的商品「美元」。這時候,店家會告訴你一個價格,例如「1美元 = 31.5新臺幣」。這個「31.5」,就是匯率。
外匯匯率的表示方式有兩種:
- 直接報價法:以本國貨幣來表示一單位外國貨幣的價格。例如:USD/TWD = 31.5,意思是用31.5元新臺幣可以兌換1美元。台灣、日本等大多數國家都用這種。
- 間接報價法:以外國貨幣來表示一單位本國貨幣的價格。例如:EUR/USD = 1.08,意思是用1.08美元可以兌換1歐元。歐元區、英國、澳幣等常用。
對我們一般人來說,如果要搞懂外幣匯率,只要記住直接報價法就夠用了。看到USD/TWD = 31.5,就秒懂這是美金對台幣的匯率。
為何銀行牌告有「買入價」和「賣出價」?
同一個幣別,竟然有兩個不同的數字:「買入價」和「賣出價」。
為什麼會這樣?站在銀行的角度思考,問題其實就迎刃而解。
- 銀行的「買入價 (Buy)」:指的是銀行要「跟你買外幣」的價格。因為銀行是買方,希望用比較低的價格買進。所以買入價的數字通常比較低。
- 銀行的「賣出價 (Sell)」:指的是銀行要「賣外幣給你」的價格。因為銀行是賣方,希望用比較高的價格賣出。所以賣出價的數字通常比較高。
舉個例子:
假設本行的美金匯率牌告價是:
情境一:
- 你想用台幣換美金(出國玩) 這時是你向銀行「買」美金,所以要看「賣出價」。換1000USD,你需要付 1000 * 31.7 = 31,700 元新臺幣。
情境二:
- 你從國外回來,想把剩下的美金換回台幣 這時是你把美金「賣」給銀行,所以要看「買入價」。你手上的1000USD,可以換回 1000 * 31.2 = 31,200 元新臺幣。
什麼是匯差?銀行默默賺走的交易成本
你有發現嗎?一買一賣之間,你就損失了 31,700 – 31,200 = 500 元台幣。這500元,就是所謂的「匯差」,也是銀行提供換匯服務所賺取的利潤,可以視為一種隱性的交易成本。
匯差 = 賣出價 – 買入價
這個價差的大小,直接影響你的換匯成本。匯差越小,對我們消費者就越有利。一般來說,交易量越大的貨幣(如美元、歐元、日圓),匯差會比較小;而像瑞士法郎或一些新興市場貨幣,匯差就可能比較大。
即期匯率 vs. 現鈔匯率
在銀行的牌告上,你還會看到「即期匯率」和「現鈔匯率」兩種。這兩者的匯率又有什麼差別?
- 現鈔匯率 (Cash Rate):當你的交易涉及實體的外幣現鈔(例如你拿台幣現金去櫃檯換外幣現金),銀行就會用現金匯率計算。因為銀行需要承擔保管、運輸、保險、辨偽這些成本,所以它會把這些成本轉嫁到匯率上。因此,現鈔匯率的匯差通常比較大(也就是買賣價差更寬)。
- 即期匯率 (Spot Rate):當你的交易不涉及實體鈔票,只是在你的帳戶之間做數字轉換(例如你用台幣帳戶的錢,換成外幣存入你的外幣帳戶),銀行就會用即期匯率。因為沒有實體鈔票的成本,即期匯率會比現鈔匯率來得更優惠。
小資族必備知識:除非你急需外幣現金,否則帳戶換匯時使用即期匯率絕對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尤其現在透過網路銀行或APP進行線上換匯,都是走即期匯率,非常方便。
是什麼在影響匯率?看不見的手
匯率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像海浪一樣時時刻刻在波動,想成為成功的投資者,務必要了解影響匯管波動的因素。
利率差異:錢永遠會往利息高的地方流
這是影響匯率最核心的因素。當一個國家升息,代表把錢存在該國的銀行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息,這會吸引國際熱錢流入,推升該國貨幣的價格(升值)。
回顧2022到2024年,美國聯準會(Fed)為了對抗通膨而暴力升息,導致美元利差擴大,全球資金瘋狂湧入美元,USD一路走強,這就是最經典的例子。進入2025年,市場焦點轉向歐洲央行(ECB)與日本銀行(BOJ)的政策。假設ECB為了刺激經濟而開始降息,而BOJ卻緩步結束負利率,這可能就會引導資金從歐元流向日圓,造成EUR/JPY匯率的巨大波動。
通貨膨脹:錢變薄了,價值自然就低了
一個國家的通膨率如果長期居高不下,代表該國貨幣的購買力正在下降(錢變薄了),長期來看,其匯率通常會趨於貶值。
經濟表現:貨幣的基本面
國家的經濟表現,如GDP成長率、失業率、貿易順差等,都像是一家公司的財報。財報亮眼,代表國家經濟強健,投資者信心充足,自然會推升其貨幣價值。反之,若經濟衰退,貨幣就會走弱。
政治穩定與地緣風險:避險情緒的催化劑
穩定的政治環境是信心的保證。若一個國家發生選舉爭議、政局動盪或戰爭,投資者會因害怕風險而拋售該國資產,導致其貨幣貶值。
近年地緣政治風險頻傳,每當有衝突發生,市場避險情緒就會升溫。被視為避險貨幣的美元、瑞士法郎和日圓,通常會在這種時候受到追捧而升值。這也是為什麼外匯市場的投資人,每天都必須關注國際新聞。
2025換匯全攻略:三種換匯方式一次看
到底哪種換匯方式最適合你?目前最主流的三種換匯方法,本文做成表格在下方,讓各位一次釐清自己的換匯需求。
換匯方式
|
適用匯率
|
優點
|
缺點
|
最適合誰
|
---|
線上換匯
|
即期匯率
|
1. 匯率最優,交易成本低 2. 24小時隨時可換(部分銀行) 3. 常有換匯優惠(減分) 4. 操作方便,免出門
|
1. 無法立即取得外幣現鈔 2. 需擁有該銀行台外幣帳戶
|
所有人,特別是小資族、有外幣投資需求、計畫性換匯的人
|
---|
臨櫃換匯
|
即期或現鈔匯率
|
1. 可處理大額換匯 2. 可換得冷門幣別 3. 可直接諮詢行員
|
1. 須在銀行營業時間辦理 2. 換現鈔匯率差、成本高 3. 耗時、需排隊
|
需要換領大量外幣現金、冷門貨幣或有特殊需求的人
|
---|
外幣ATM換匯
|
現鈔匯率
|
1. 24小時隨時可領 2. 據點多,方便省時 3. 部分銀行提供優惠
|
1. 匯率比線上差 2. 提領金額與幣別有限(多為USD/JPY/EUR) 3. 可能有機器缺鈔風險
|
臨時需要少量外幣現鈔的旅客
|
---|
如何透過匯率賺錢?搞懂「匯差」與「利差」
當你對匯率有了基本認識後,或許會想:「我能不能也從中獲利呢?」答案是肯定的。外匯投資主要有兩種獲利模式:
1. 賺取匯差:低買高賣的藝術
這非常直觀,就跟買股票一樣。當你預期某個貨幣未來會升值,就在價格低的時候買進,等它上漲後再賣出,賺取中間的價差。
舉例:你在USD/TWD = 31.0時,用310,000元新台幣換了10,000美元。一個月後,美國經濟數據強勁,美元升值到USD/TWD = 31.8,你再將10,000美元換回台幣,得到318,000元。扣除交易成本,你就賺到了8,000元的匯差。
2. 賺取利差:讓錢自己幫你工作 (Carry Trade)
這是比較專業的交易方式,指的是借入利率較低的貨幣,然後去買入並持有利率較高的貨幣,從中賺取兩國之間的利率差額,也就是「利差」。
舉例:假設日本的利率接近0%,而美國的利率是5%。投資人可以借入日圓(資金成本極低),然後換成美元去定存或購買美元計價的資產(賺取5%的利息)。只要在過程中,美元對日圓的匯率不要出現大幅貶值(侵蝕掉你的利息收入),這就是一筆穩定的利差交易。
3. 外匯保證金交易:高槓桿的雙面刃
對於更積極的投資人,還有一種工具叫做「外匯保證金」。它是一種透過槓桿來放大交易金額的交易方式。
- 優點:
- 交易成本極低:匯差(點差)遠小於銀行換匯,可能只有銀行的匯差的幾十分之一。
- 高槓桿:可以用較小的資金,操作數十甚至數百倍的合約價值,潛在獲利驚人。
- 24小時交易、多空皆可操作。
- 缺點:
- 高風險:槓桿同時放大獲利與虧損,是真正的「高報酬高風險」商品,絕對不適合新手。
外匯保證金交易是一個專業的金融衍生品,需要有充足的知識和風險管理能力。如果你是初學者,建議先從銀行的帳戶換匯開始,實際感受匯率波動,累積經驗後再考慮是否接觸外匯交易。
延伸閱讀:3分鐘了解什麼是差價合約 CFD?台灣新手也能入門的交易工具全解析
匯率常見問題
匯率到底怎麼解釋?怎麼看?換外幣要看哪個價格?
匯率就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價格」。以台幣為例,在銀行牌告上看到「美元/台幣」,就是指1美元能換多少台幣。
匯率是越高越好嗎?
不一定,看你的方向。
對出國的人(台幣換外幣):匯率數字越低越好,代表同樣的台幣可以換到更多外幣。
對回國的人(外幣換台幣):匯率數字越高越好,代表手上的外幣可以換回更多台幣。
什麼是「現金匯率」?
在銀行臨櫃進行「實體鈔票」的買賣時,所使用的就是現金匯率。因為銀行有保管、運送等成本,所以現金匯率的買賣價差(匯差)通常會比線上的交易匯率(即期匯率)來得大,對消費者來說比較不划算。
匯率是誰決定的?怎麼產生的?
匯率主要由全球外匯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決定,這是一個24小時運作的龐大市場。影響供需的因素包括各國的利率、經濟表現、政治穩定度等。銀行會參考這個市場的基準價格,再加上自己的利潤(匯差),形成最終給客戶的牌告匯率。
什麼是「匯差」?要怎麼計算?
匯差就是銀行「賣出價」與「買入價」之間的差額,這是銀行的利潤,也是您的交易成本。
可以參考:點差全解析:省錢就靠這一招!
「匯損」又是怎麼算的?
匯損與賺匯差相反,是「高買低賣」造成的損失。延續上例,若您在32元時買入,卻在31元時賣出,您的匯損就是: (31 – 32) * 1,000 = -1,000 元台幣。
我用線上換匯服務買了外幣,之後去領現鈔的「匯差手續費」怎麼算?
當您用線上換匯 服務(走即期匯率)買入外幣後,若要提領成現鈔(走現金匯率),銀行會收取一筆手續費。這筆費用的計算方式通常是「(現金賣出價 – 即期賣出價) × 提領金額」。各家銀行規定不同,建議直接洽詢。
到底何時換匯最划算?
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最低點。但有個實用技巧:多數銀行APP都有提供「到價通知功能」,可以設定心中理想的匯率,例如想等日圓跌到0.21再買,設定好後,匯率一到價,APP就會自動通知您。
常聽到的匯率「1點」是多少?
「點」(Pip)是匯率變動的最小單位。對於美元、歐元等大多數貨幣對,1點通常是指小數點後第四位(0.0001)。但對於日圓,因為幣值較小,1點通常指小數點後第二位(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