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減半是加密貨幣世界裡最具代表性的「供給衝擊事件」。過去十年,它幾乎每次都成為牛市的開場信號。
但 2024 年,美國比特幣現貨 ETF 讓傳統金融資金能直接進入比特幣市場。龐大的資金湧入,讓人疑問傳統的「四年週期理論」還管用嗎?當 ETF 成為主要的需求來源,供給減半的效應是否會被放大,還是被資金流動性稀釋?本文將拆解比特幣減半的邏輯、回顧歷史數據,並討論在 ETF 時代下,投資人該如何重新理解這個加密市場中最重要的宏觀事件。

比特幣減半是什麼?
比特幣減半其實是寫進底層程式碼裡的一項自動機制,目的就是要控制新比特幣的生成速度。
你可以把整個比特幣網路想像成一座「數位金礦」。全球的礦工靠著電腦算力去解決複雜的數學題,並負責驗證交易與打包區塊。誰先解出題目、成功挖出新區塊,就能拿到新產生的比特幣獎勵。
不過,這個「區塊獎勵」並不是永遠固定的。中本聰在設計時就寫好了規則:每當區塊鏈新增 210,000 個區塊(大約四年),這個獎勵就會自動減半。這個機制,就是我們熟知的「減半」(Halving)。
這樣的設計會帶來兩個正面的影響:
- 控制總量:透過不斷減半,確保比特幣的最大供給量將無限趨近於 2100 萬枚,使其成為一種數學上可驗證的通縮資產。
- 創造稀缺性:新幣產出越來越慢,增加了獲取新比特幣的成本與難度,支撐其長期價值。
所以說,減半不只是技術上的名詞,它直接影響市場的供給面,創造比特幣的稀缺性。
比特幣減半歷史回顧
回顧歷史,過去幾次比特幣減半之後幾乎都引爆了牛市。雖然我們不能拿過去的走勢去保證未來,但這些週期是很有價值的參考。
每當減半發生,新比特幣的供給立刻減少,礦工能賣出的籌碼也變少,市場上的拋售壓力自然下降。接著在接下來的 12 到 18 個月內,價格往往一路被推升,最終刷新歷史新高。
減半事件 | 減半日期 | 區塊高度 | 區塊獎勵變化 | 減半後市場高點 |
|---|
第一次減半 | 2012 年 11 月 28 日 | 210,000 | 50 BTC → 25 BTC | 約 $1,163 |
|---|
第二次減半 | 2016 年 7 月 9 日 | 420,000 | 25 BTC → 12.5 BTC | 約 $19,783 |
|---|
第三次減半 | 2020 年 5 月 11 日 | 630,000 | 12.5 BTC → 6.25 BTC | 約 $69,000 |
|---|
第四次減半 | 2024 年 4 月 20 日 | 840,000 | 6.25 BTC → 3.125 BTC | 待觀察 |
|---|
從數據可以清晰看到,減半作為市場預期的一部分,每次都成功吸引了大量市場關注與資金,並成為下一輪牛市的起點。

減半如何衝擊礦工與比特幣網路安全?
對礦工來說,比特幣減半就像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壓力測試。區塊獎勵減半,代表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被直接腰斬。這不只是獎勵減少,而是整個礦業的經濟模型都要重新算一遍。
首先是利潤擠壓。使用老舊或低效礦機的礦工,尤其在電價高的地區,可能撐不下去。
接著就是算力洗牌,當這些礦工陸續關機退出,整體網路算力(hash rate)會短暫下降,但這其實是市場自然的出清過程——讓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礦工接手主導權。
這時,比特幣網路的「難度調整機制」就會發揮作用。系統約每兩週自動根據總算力變化調整挖礦難度,維持平均出塊時間在 10 分鐘。換句話說,即使有礦工退場,整個網路依然能穩定、安全地運作。
長期來看,這反而推動了礦業的專業化與技術升級。能撐過減半的礦工,往往是設備效率高、資金管理穩的玩家。這樣的汰弱留強,最終讓整個比特幣網路更健康、更有韌性。
四年週期理論還有效嗎?
所謂「四年週期理論」的核心是供給驅動:每次減半都讓新幣產出減少,供給緊縮,自然會推動比特幣的價格上漲。
這套投資比特幣的方法在過去幾輪牛市裡確實奏效,但 2024 年開始,市場的遊戲規則已經不一樣了。
今年的關鍵變化在於比特幣現貨 ETF 的出現。以貝萊德(BlackRock)和富達(Fidelity)為首的巨頭進場,讓市場第一次出現了規模龐大的「需求驅動」力量。
根據 K33 Research 2025 年的報告,ETF 帶來的穩定機構需求,已經成為價格的主要推手。這些 ETF 每天從公開市場吸納的比特幣數量,往往超過礦工每日產出的新幣。
換句話說,市場的驅動引擎正在轉變。從過去「四年一次的供給減半」,變成「每天發生的需求變化」。2024 年初,ETF 的日均淨流入量經常是每日新產出比特幣數量的 5 到 10 倍。這股來自傳統金融的穩定買盤,正在讓市場波動更平滑,也可能逐漸瓦解那個我們熟悉的「減半週期」。

投資者該如何應對下一次比特幣減半?
這次減半,不再只是供給少一半那麼簡單。ETF、機構資金、全球流動性,全都摻在一起,讓節奏變得更長、更慢,也更難抓。投資人需要改變思維,讓投資策略更加多元化。
- 看資金往哪裡流,不只看供給變少
減半的供給衝擊,已被 ETF 吃掉一大半。真正決定市場方向的,是每天資金流進出的節奏。ETF 如果連續幾週淨流入,那是機構在默默加碼;若轉為淨流出,就該想想市場是不是有點疲勞,要提高警覺。
- 觀察礦工的動作
礦工的錢包,是市場的早期指標。減半後他們收入腰斬,有人撐得住,也有人得賣幣續命。你看礦工大量轉出,那通常是短期壓力的前兆;反過來,若他們選擇持幣,代表市場可能更穩。
- 考慮宏觀經濟
現在的比特幣,已經不是獨立於世界的「加密孤島」。利率、ISM 指數、通膨、地緣政治,甚至美債發行節奏,都會牽動機構的部位調整。要理解幣價,也需同時掌握宏觀因素。
- 資產配置與風險控管
可以考慮主倉放 BTC,以長期持有為主;對 ETH、SOL 等主流資產可分批布局。至於 Meme、AI、DePIN 等短線題材,採取快進快出。記得停損設在 8%–10%,別用情緒操作。
- 調整週期預期,從 4 年改為 5 年的節奏
以前大家都說「減半後一年上天堂」,現在不一定。ETF 資金讓行情變慢熱,牛市更像一場長跑,不是衝刺。可能要到 2026 上半年才見高點,2027 年甚至還得提防回檔。
總體來說,減半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供給事件」,懂得觀察資金流、鏈上行為與宏觀節奏的交集,才是新時代投資人該具備的能力。
FAQ:關於比特幣減半的常見問題
比特幣為什麼會減半?
這是為了控制貨幣發行速度、抑制通膨的機制。透過每四年將新幣產出獎勵減半,確保其總量有限(不超過 2100 萬枚),賦予比特幣類似黃金的稀缺性價值。
比特幣減半是什麼意思?
比特幣減半是系統內建的機制,用來控制發行速度。每當區塊鏈產出 210,000 個區塊(約四年),礦工挖礦的獎勵就會減半,讓新幣供給越來越少。這機制確保比特幣總量最終只會有 2100 萬枚。
比特幣總量會在什麼時候挖完?
依目前的減半節奏推算,大約會在 2140 年完全開採完畢。到那時,礦工的收入將只來自交易手續費。
比特幣多久減半一次?
不是按日期,而是基於區塊高度。比特幣每產出 210,000 個區塊就會發生一次減半,時間大約是四年。
2025 年還能挖礦嗎?
可以。只要幣價高於電費與設備成本,挖礦就仍有利潤。但現在市場早已是大型礦場的天下,個人礦工幾乎沒有競爭優勢。
2025 年比特幣減半會是什麼時候?
這是一個常見誤解。最近一次比特幣減半發生在 2024 年 4 月,所以在 2025 年並不會有減半事件。下一次減半預計將發生在 2028 年。
比特幣減半時間表
已發生:2012 年、2016 年、2020 年、2024 年。
預計未來:2028 年、2032 年、2036 年,依此類推,直到約 2140 年。
台灣和香港的投資人該如何看待比特幣減半?
對投資人來說,減半的重點不只是價格漲不漲,而是它背後代表的「長期通縮機制」。減半讓比特幣的供給越來越慢,稀缺性越來越高,這才是它能撐住價值的根本。除了看全球行情,也得注意當局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態度。